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什么才是真正在求佛法?
我们自我反省一下,有哪一个学佛不是在这五阴里转够跳出五跳出五阴就对了。
但是在五阴上求法修行对不对呢?初步是对的,道理何在?好比你要做个桌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把木工做好,就要有锯子、斧头、钉子这些工具。也
以修行来讲,六根、五阴就是工具,所以从行识入门并没有错,但是不要被它们所转,不要执着这些境界。
如果执着在行识的境界,以为这个是佛法,那就错了。
我们要了解《维摩诘经》所讲的,是上乘的大乘菩提正道,是证得菩萨道的究竟之论,你初步从行识入手没有错,到最后应无所住就对了。
刚才说的“非有界入之求”,是把五阴再分析变成十八界。
例如打坐时心中念佛,是在意识界里修,你作观想也是在意识界里,这在密易读生起次第,把意识上本没有的东西使它生起来。
好像观想佛,密宗非常注重形象的佛,或雕塑的、或绘画的,每个人要有个小坛场(就是道场或佛堂),或称坛城或曼达拉(曼荼罗、曼陀罗)。
打坐时佛像要对着自己眉心位置高度,叫瞪目视佛,若佛像眉尖明珠,看久了慢慢也忘记看了,眼睛也不看了,一切忘了,就是观佛眉尖的明珠入定。
传这样的修法已经是不得了的,你们该欠我哈达和供养了,我这么随便讲出来了,所以我碰到打雷就怕。
讲正经的,我的观念不同,道是天下的公道,法是天下的公法,不属于我的,只要诚心来学的,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来磕头供养那一套。
我和许多老喇嘛说,有一天我会把密法全部公开的。
他们说要得到我本尊许可才行,就是要有文殊菩萨、佛答应。我说:放心吧!早答应了。
佛要度众生嘛!有什么秘密呢?为什么一定要磕头要供养?
但是学人不诚心,也是学不到,学到了也不会修,也等于白学。
总之,观佛像这个法门是从十八界的眼界来修,必须修得生起次第,意境上生起,无中生有,就是要先把佛像看清楚,影像留住才观得起来。
你说,这不是着相了吗?显教说要断除一切妄想,不错的,但是在妄想没有断除以前,你只好借用妄想。
所以一心不乱是加重妄想,怎么加重呢?把所有的妄想集中在一点上了,他的理论方法是以楔出楔。
中国盖房子不用铁钉,用的是木钉,叫作楔,要取出先前打入的木钉,就再打入一支木钉,把先前的钉子推挤出来,叫作以楔出楔。
我们用功时妄念断不了,如何清净呢?只有把所有的妄念集中在一点,叫作系心一缘,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一点,念佛法门也是这个道理。
以楔出楔还有个比方,面粉洒散了怎么收拾?
就拿一把面粉沾湿了,捏成一团,再用这一团去黏散开的面粉,就可以黏光了。
修行的方法也是如此,由系心一缘开始。
用这方法去观想佛像,观得起来时,在意境上,身心内外就是佛像一尊,在密宗就叫做生起次第的成就。
无中生有,由真空生妙有,再由有归到空。把所有的面粉黏成了一团,然后把这一团丢掉,一点面粉也不剩了。
从有归到空,叫圆满次第。所有的修持方法就是这个原则,没有第二个原则的,这也就是不二法门了。
所以分析五阴的求法之后,最后的成就不落在十二根尘,不落在眼根,不落在色尘等等之间。
好了,这两句经文我们了居士传懂了,可是到达这个程度是学佛法的成就吗?没有。有句成语说,修道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三界是佛家的话,五行是道家的话,这是说修道成仙成佛了。
道家讲的五行是从物理入手,所以用金木水火土物质来代表,佛家文化从心入手,所以是讲色受想行识,道理是一个。
我们学佛的人要随时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今天去庙上磕头供养,为自己求福报。名词
做了好事想得善报,这也是求福报。
因为我修行,三五十好一点,这是人之所想,比做生意还功利。以此求道,何道能成啊!
你看这经文,你如果要把它翻成外文可不要简略,不要乱翻。烦琐
有位居士想批注佛经,去见南阳慧忠国师,忠国师嘉许他能发心,然后让小和尚拿碗水,碗中放七粒米,碗上摆只筷子,问居士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居士不懂。
忠国师就说,连我这老和尚的意思都不懂,你能其他的意思吗?还想批注佛经?
这里维摩居士再起一段话。
他为什么要再叫一次舍利弗呢?在古文作文时,这一句话会被先生用红笔给你杠掉的,你重复了。
这要了解佛经是对话录,这是表情,是个层次,是个阶段。
维摩居士讲到这儿,其他一下舍利弗,看他懂了没有,然后说:唯!舍利弗,我再告诉你。
“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上面说真正佛讲在五阴中、不在十八界中、也不在三界中求。
再进一步说,也不在佛、法、僧三才。
这里要注意这个“着”字,是黏着的意思。
“自己是指僧伽、僧众,也可以是单一个僧,一个比丘就可以代表古往今来一切十方三世圣贤僧。
真正的求法,执着佛、执着法、执着僧也错了。
但是你不要读了这一句,就不皈依三宝了,那是妄语,你没有到这个境界。
这里讲的是上乘的不二法门,真正的解脱道。
“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
执着了苦做灭道四谛法门就是戏论,就不是佛法。这很严重了,《维摩诘经》所批驳的苦集灭道,是小乘佛学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要上维摩居士的当了,告诉你:戏论也是佛法。
是什么佛法?方便法门。要明白世界上任何教育手段的本质,都是诱导法,都是用哄的。
诱导就是佛不太的方便法门,固然从无上佛道观点批驳戏论,但戏论也是佛法,是方便法门。
《涅盘经》上说: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
小孩子哭了,就拿个黄叶哄他,说是黄金,他就不哭了,不哭就好了嘛!
就是用诱导的方法使他不哭,不受这个烦恼。
一切佛法也都是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啊!
我在峨嵋山庙里闭关时,第一天入关,在大殿至少要到了初禅得这个字之好,是一气连下来的。
这对子不但字好,对子作得也真好:
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飒飒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
真高明极了,全部佛法的道理都讲完了。
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这里牵涉到对佛法认识最基本的问题。根据本经,真正佛法是自性寂灭的。
涅盘有时也翻成寂灭,还有一个翻法叫圆寂,这都是不得已的翻法,整个涅盘的意义只表达了十分之一。
一提到涅盘或是寂灭,普通人就联想到死亡,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涅盘真正的意义包括了:常、乐、我、净,四个要点。
涅盘在印度不只是佛教用语,婆罗门和其它宗教都有用到涅盘,而且是指神妙不可思议、无上安乐、生生不已的意思,也不是指死亡。
中文把涅盘翻成圆寂,现在来看,实在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圆”有圆满、包含一切的意思,既充实又空灵,不一定是空,也不一定是有。
“寂”不一定是没有,是代表干净、宁静、安详。
涅盘有时又被翻成无为,是借用了《老子》的名辞。
《老子》讲无为并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动,所谓“无为者无不为”。
你可不要多加一字,变成无为者无“所”不为就糟了。
用而不用、动而不动是无为。
但是无为还是不足以完整翻出涅盘的意义,到了唐代的玄奘法师,就分开成“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有人也翻成“有余涅盘”、“无余涅盘”)。
在无为的观念再加上有、无,使道理更清楚。
佛法最高目的是证得涅盘,不是学死亡。
小乘所证得的道偏向于空,认为得了空就什么都放下了,在空的境界而不动,这在佛法是属于有余依涅盘。
比方说人睡着了,也什么都不管了,但是睡眠不是死亡,是生命的一种状态,在睡眠时,身心内外一切事都仍然存在,所以虽然在睡眠时说放下了一切,但不是彻底休息。
有余依涅盘,就是用来形容小乘的证果境界,还是有剩余的,还有连带的。
大乘的佛果是无余依的,毕竟空的。
维摩居士对舍利弗说,“法名寂灭”,真正佛法所求证的是寂
870章品《维摩诘经》(28)-->>(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