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地点很有可能是凶手刻意选择的。”
“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陈益若有所思:“还是作案动机。”
“凶手的作案动机贯穿整起案件,搞不清楚他的作案动机,这一切我们都无法得到答案。”
“其实本案已经剩下最后一道门了,但却是非常坚固的一道门,只要推开这扇门,案子可破。”
“我们需要打开这道门的钥匙,也就是准确的线索。”
“直觉告诉我,这把钥匙就是死者之间的共同点。”
孔汉勇点了点头,收起地图,将其放在了笔记本上方,准备交给陈益一并带走。
“陈组长,有一个名词叫犯罪侧写,不知陈队长具备这项技能吗?”
此话,让在场几人的视线都放在了陈益身上。
闻言,陈益掏出盒烟:“孔队长,我能抽烟吗?”
孔汉勇:“当然可以,陈组长请随意。”
“谢谢。”
陈益掏出一根香烟点燃,说道:“犯罪侧写是一种辅助的调查手段,不可滥用,因为很有可能抓错人。”
“就本案来说,目前凶手的轮廓并不清晰,我可以说一说,大家参考一下。”
“男性,年龄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间,性格冷静,心理素质极其稳定,有固定职业,有稳定收入来源,单亲或者无亲,幼年或少年时受过巨大刺激,包括不限于亲人离世,身心受虐等,”
“如果是复仇杀人的话,还要加上工作状态舒适,工作环境简单,工作时间相对自由。”
“还有一条我没有加上,医务或者医务相关工作者,这种可能性一半一半吧,如果真是学医的人,那么他学医的原因,很大可能来自外部因素。”
孔汉勇仔细思考陈益的话,确实都是基于线索给出的推断,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年龄为什么是三十五到四十五岁?”赵启明提出疑问。
陈益说道:“我是根据十年前的案子做出判断,不论是心理扭曲还是仇杀,二十到三十都是犯罪高发期,十五年后自然是三十五到四十五。”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五到二十九,但凶手作案手法非常特殊,需要的作案工具和交通工具都不是太过年轻的人能办到的,所以从概率上讲,判断超过二十岁。”
赵启明点头表示了解。
他知道这个数据,十五到二十九,是犯罪高发年龄,低发年龄就是十四以下和五十以上了。
只是数据,而非绝对。
孔汉勇道:“我不知道准确率高不高,但陈组长的话让我看到了破案的希望。”
“你说的没错,共同点很重要。”
“陈组长,就最近发生的这起新案来说,死者是否和十几年前的五名死者,存在共同点呢?”
陈益:“有一个。”
孔汉勇:“嗯?什么?”
陈益:“第二名死者田有为,职业历史教师,而最近的受害者曾经也是学历史的,且他的父亲就是历史学教授。”
孔汉勇听出了不对:“曾经?”
陈益点头:“是的,曾经,在受害者父亲去世后,他选择了转修心理学,而且还是在研究生时期转修的。”
闻言,孔汉勇皱眉:“这倒是奇怪的很啊,也许有什么联系?”
陈益摇头:“暂时不清楚,这件事不排除巧合的可能,毕竟其他受害者的职业,各不相同。”
“在重启调查之前,可以先放一放,也许调查过程中,能有某些线索将其联系起来。”
“孔队长,这些笔记我可以带走吗?”
孔汉勇:“当然,我拿出来就是交给你的,哪怕其中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对破案起了帮助,我也算有所安慰了。”
陈益:“感谢。”
“孔队长,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说完,他站起身。
孔汉勇也随之站起,说道:“陈组长,未来如果真的抓到了凶手,我能……去看看吗?”
陈益点头:“可以。”
孔汉勇露出笑容:“多谢陈组长。”
这个案子已经成了他的心病,当案破的那一刻,他有很多疑问想要知道。
凶手是谁,长什么样子,高还是矮,胖还是瘦,为什么杀人,为什么选择如此特殊的方式杀人……等等等等。
他需要知道,也一定要知道。
几人离开了孔汉勇的家来到楼下,赵启明回头看了一眼对方家的窗户,再度叹了口气。
当年他一直跟随孔汉勇在查这个案子,自然感同身受,理解对方的心情。
现在省厅的专案组来了,而且组长还是一位天赋型的年轻查案高手,想必对方心中应该有所期待吧。
这场交锋到底谁会赢谁会输,所有人都在看。
“陈组长,我们下一步去哪?”
赵启明开口询问。
根据陈益的意思,目前的调查重点还是要放在曹宇宁身上,那么下一步的行动,应该还是和曹宇宁有关。
陈益道:“一个人的信息主要来自妻子和朋友,朋友知道的事情,妻子不一定能知道。”
“我们去见一见曹宇宁最好的朋友,这个信息掌握了吧?”
赵启明点头:“当然,肯定掌握了,还没来得及走访,之前的走访主要集中在学校。”
陈益:“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有用的信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