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飞机才算是真正的飞机!”
“咳咳,秦总,您以前说过,我们这款飞机能否卖出去,完全看研发周期,这个需要越短越好。”屠老终于开口了:“我们这架超七不容易啊,没有国家的预算拨款,没有自身的雄厚财力,没有确切的用户订货需求,成功率可不高啊!”
超七走的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它以前是国际合作项目,国内压根就没有立项,但是后来格鲁曼退出,老巴退出,就剩下132厂自己捣鼓了,厂子虽然卖歼七赚了钱,也依旧没有雄厚的财力,这种三无项目,前途非常渺茫,如果不是有屠老的坚持,恐怕还真的难以成功。
“嗯,屠老,的确要周期越短越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周期要求,就忽略了飞机的性能,毕竟,我们能卖出去,靠的是性价比,不仅仅是价格便宜,还有性能一流。”秦锋点头:“越是艰难,就越是要高标准。现在,有了别兹留特科先生,我相信,这个项目能成功!”
“可是,飞机设计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我们这个团队太弱小了啊!”
格鲁曼搞雄猫战机,用的是三千多人的团队,哪怕现在611所搞歼十,也有几百人在忙碌,咱们132厂呢?整个设计室也只有五六十个人,就凭咱们这点力量,能搞出来吗?
“当初咱们要是把611所兼并过来就好了!”侯武叹了口气。
“就是,他们611所可把咱们坑惨了!”赵占良搭了一句。
七十年代,为了搞歼九项目,宋老带着一群人,千里迢迢,从老东北基地来到了川省,组建起来了611所,不过,歼九项目后来没了,611所也没了项目,而132厂搞外贸,按照客户要求改飞机,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当时132厂就向上级提议:把611所给我们!
611所当然不干,极力反对,这件事就没成,后来正好有个米格-21mf的测绘仿制项目,上级就给了611所,算是给他们找点事干。
然后,负责测绘仿制的611所和负责生产的132厂闹出来了更大的矛盾。
611所实力雄厚,不满足于测绘仿制,要按照正规流程走一遍,把该算的都算了,彻底掌握飞机设计,以后想怎么改怎么改。
132厂着急了,你们这不是坑咱们吗?测绘仿制,一年半载就行,你们要正向搞流程,动辄两三年,空军的善变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别看现在答应的好好的,说什么至少一百架,万一到时候不要了怎么办?
611不听,就要正向研发,得展示他们的实力,折腾了好几年,代号歼七3的战机终于开工下料,然后,空军果然变卦了,什么一百架,一架都不要!
这可把132厂给坑惨了,材料都买了,是他们垫付的啊!找空军领导,当年承诺买一百架的领导已经退休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这也是国家的规划问题。
厂所联合和厂所分开,各有利弊。
按照国家的设想,研究所搞设计,生产厂搞生产,这样双方各司其职,而且,一个研究所的产品,可以给多个生产厂。
但是,这种制度带着明显的理想化,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在研发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相互推诿,有了功劳相互争抢,能大公无私的毕竟是少数,厂所分离增加了隔阂,让生产厂和设计所之间沟通复杂,又给踢皮球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所以,厂所分离制度的所有优势,都会在实践中变成劣势。
生产厂没技术,客户要求改进就只能去求设计所,如果设计所不管呢?
就连老毛子都发现了这种制度的不靠谱,现在已经是生产科研联合体了,当然了,都是清一色的研究所当主导,生产厂当配角。
至于生产厂把设计所给兼并了的,还真是没出现过。
132厂就是没办法,被逼着拥有了改进飞机的能力。当然了,也有一个成功的例子:320厂。
320厂可不是纯粹的飞机制造厂,刚刚建厂的时候只是用来维修雅克-18的,很快就把这种飞机给仿制出来了,代号初教五,之后又把歼六改成了强五,现在更是拥有了歼十一这种主力项目,一跃成为了国内军机生产的一线大厂。
132厂就是把320厂当榜样的,他们也要努力拥有飞机设计能力,成为一线大厂,但是……
其实,秦锋是动过脑筋,让611所帮132厂搞超七,但是,历史上的成功项目想要移植过来,也是要看时机的。
当年能成,是因为歼十已经有了,611所锻炼出来了一流的团队,搞超七就是小菜一碟,现在,611所正在夜以继日地搞歼十,根本就没时间没精力搞超七。
所以……
“如果觉得这个团队太弱,那就增强这个团队好了。”秦锋说道:“缺人,咱们就招人,航空专业的那些小伙子们,挖一批过来,老毛子那边的技术人员,让别兹留特科先生写信,请一批过来……”
别兹留特科已经来了,他只是一个种子,可以请他熟悉的人过来啊,
第三百八十八章 枭龙公司-->>(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