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1章 老规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他还记得刚来这里的第一天,在池塘里捡了十几个大甲鱼,当时池塘里就是干的,只在最中心的小坑里面有几洼水。

    黄莺的母亲立刻拎着个篮子便冲过来,笑呵呵地递到陈凡面前,“陈老师,给。”

    听到这话,陈凡昂起头努力回想,去年过年的时候,自己对别人家桌上的鱼动筷子没有?

    然后就听到黄保管员说道,“不过这个规矩对你没用。”

    月亮网是这边渔民们打渔最常用的工具,即便不放干水,只要能找到鱼群,一网下去也能大丰收。

    陈凡眨眨眼,“看鱼?只能看不能吃?”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将一条鲢鱼扔进箩筐,大声喊道,“三狗子你不行啊,送到你跟前你都抓不到。”

    说到这里,他又苦笑了一下,“万一要是真有不懂事的戳烂了鱼,那也只好提前把鱼吃掉,再重新做一条。”

    另外,直接挖坑放水,让田埂不牢固不说,要是渔网没扎紧,一下子被水冲开,那不得了,半塘鱼都要跑掉,就算能找回来,也要费好大的劲。

    杨队长哼哼两声,笑着说道,“用抽水机抽水,最多跑几条小鱼,还不用破坏田埂。虽然田埂挖掉可以回填,可要是碰上春汛,再来几场大雨,泥土不够紧实,很可能会被冲垮,到时候连水田都一起淹。

    此时水塘的水已经抽掉大半,绝大部分鱼儿都集中在池塘底部的水洼里,这一网抄过去,便是满满一网鱼,然后再连鱼带泥卖力地往岸上拖。

    刚刚忙着拿抄网拖鱼的人,此时也有些疲惫。他们便将水靠脱下来,换给另一拨人,自己却也没有歇着,而是卷起裤腿,一手拿个箩筐,一手拿着小型抄网,和女人、半大的小孩子一起踩进淤泥里,将这些漏网之鱼都给抄上来。

    (捡漏)

    另一边,还在用“传统捕鱼”方式的那个池塘里,已经收了一网,转而去其他池塘继续。

    可那条鲤鱼也不是好惹的,甩着尾巴来了个鲤鱼打挺,溅起无数淤泥,喷了三狗子一身,它自己则跃到另外一个水坑。

    所以干塘捕鱼,还是直接用抽水机抽水最合适。”

    愣了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继续说道,“布好渔网,就要收网,收网是个麻烦事,靠一两个人根本拖不动,少说也要10来个人一起拉,将渔网全部拖到一个位置。

    可这时候的橡胶贵啊,甚至被列为战略物资,即便是最常见的雨靴,价格也很是可观。

    场坪上,有二三十个妇女正蹲在地上忙着捡鱼。

    下面的池塘里,抽水机已经停止轰鸣,三十多个壮劳力踩进还有不少水的池塘里,拿抄网卖力地抄鱼。

    又过了一会儿,黄保管员最先过来。

    嗯,就是货船和解放大卡车上常用的那种。

    再说了,伱一年到头钓鱼吃,恐怕早就把鱼吃腻了吧,桌子上有鱼,你肯动筷子,那说明你是在给主人家面子,跟老规矩那种情况完全不一样。”

    即便如此,这样一件水靠也不便宜。

    今天还下着雪呢,天气寒冷,又没有水,用不了多久,这些鱼便会原地躺着,不会再动一下。

    随后又指向人少的那边,“看看,他们现在把网布好,马上就要下水了。现在是有了水靠,可以穿着棉裤下水,哪怕进点水沾湿也不要紧,总比脱了裤子强一百倍。

    这些水靠跟后世的水靠不太一样。

    陈凡瞪大眼睛,“啊?这么冷的天,光腿下水?”

    以前的卢家湾6队肯定买不起,可是现在买得起了,也没必要买这么多啊!

    杨书记正盯着下面的情况,听到陈凡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等反应过来,便摆手笑道,“这些水靠都是上个月买回来的,不过不全是我们小队买的,而是各个小队一起找供销社订的。

    尽管今年卢家湾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对鱼的渴望这种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然后从大年三十开始,家里人吃团年饭,之后每次有客人过来,都要把这盘鱼端上桌,要一直过完正月十五,这盘鱼才能吃。”

    (收网)

    等他说完,陈凡又好奇地问道,“不是说干塘吗,要是这么捕鱼的话,也没有干塘啊,而且水里应该还有不少鱼吧?”

    他说着指向池塘旁边的沟渠,“看到那条沟没?池塘虽然比水田的地势低,却比水沟底部还是要稍微高一点,只要把当做岸基的田埂挖掉,再用一张网堵住出水口,池塘的水就能流进沟渠里,完了再把土填回去。

    她们先挑出大鱼,扔到旁边几个装有水的大木桶里,每个木桶都是同一种鱼,这样等供销社来收购的时候,方便售卖。

    可是即便出大太阳,屋子里的气温也不高,一般就在7、8度的样子。

    一筐筐的鱼被抬走,陈凡看着也有些腻

第461章 老规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