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还下令分地建房,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安身之所。
每一项决策,他都亲自过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博陵郡葛城之中,便有官吏被魏国校事府唆使,暗中搞鬼。他们隐瞒了部分百姓的真实情况,将其转为私人佃户,公然薅取刘禅政策的羊毛,吃空饷。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更对刘禅的威信构成了挑战。
刘禅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立即下令将涉案官吏满门抄斩,以儆效尤。
同时,他还派出间军司的人四处巡查,严密监视各地官吏的行为,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百姓。
在刘禅的铁腕手段下,冀北之地的乱象终于得以平息。
百姓们对于刘禅的处置十分钦佩,高呼陛下英明,他们纷纷称赞刘禅的英明与果断。
在大汉天子的关怀下,他们不仅有了安身之所,更有了生活的希望。
他们感激涕零,对大汉天子感恩戴德,一时之间,刘禅在冀北百姓心中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巩固这份来之不易的民心,也为了间军司舆情司的人有素材可以宣传。
刘禅决定进一步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与疾苦。
当然
跟后世一般,所谓的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大多数都是装的,即便不是装的,也是将周遭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方才会让皇帝去接触间军司提前选好的人选。
毕竟皇帝是万金之躯,是一点风险都冒不得的。
很快。
刘禅换上便装,微服私访。
他走街串巷,与百姓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
在一位老农的家中,刘禅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老农的居所坐落在村落的一角,被岁月侵蚀的篱笆围墙歪歪斜斜地围绕着一片不大的院落,仿佛是风雨中摇曳的烛火,透露出几分脆弱与不屈。
篱笆上挂满了干枯的藤蔓和几片残破的布片,它们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如同低语着过往的艰辛。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泥土和柴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贫穷与生活的味道。
屋内光线昏暗,仅有的一扇小窗被厚厚的油纸糊着,勉强透进几缕微弱的日光,勉强照亮了这间简陋的屋子。
墙壁上斑驳的泥土剥落,露出斑驳的砖块,有的地方还挂着蛛网,网丝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正中央是一张破旧的木桌,桌面布满了刀痕和岁月的印记,几只缺口的陶碗随意摆放在上面,碗底还残留着些许饭粒,显得格外珍贵。
旁边是一张用粗木搭成的床,被单裹着稻草作为被子,上面补丁叠补丁,却依然干净整洁。
床头放着一件破旧的棉袄,显然是主人的冬衣,虽已破旧,却足以抵御这冀北之地刺骨的寒风。
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农具,锄头、镰刀等,它们虽已锈迹斑斑,却仍是这家人生计的依靠。
旁边是一个小小的火炉,炉火微弱,火光忽明忽暗,映照出老农那张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庞。他的眼神中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一丝期盼。
屋顶上,几片破瓦漏出了缝隙,每当风雨交加之时,这里便成了滴水不漏的“水帘洞”。
但即便如此,老农却依然对刘禅充满了感激之情。
他拉着刘禅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多亏了陛下的政策,我们一家才能熬过这个冬天。陛下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上位者的赠予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可能便是他们活命的凭借。
刘禅听着老农的肺腑之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自己作为天子的责任与使命,更明白百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为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穿越至此,也得做些好事不是?
他当即让人送老农粮食十斛,棉衣两套,棉被两床,再赠耕牛一头。
有了这些东西,他的日子,想来是会越来越好的。
当然,微服私访,不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在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刘禅还发现了许多官员的腐败与不作为。
他一一记下,回到行宫后立即下令查处。
同时,他还加强了官员的考核与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尽职尽责。
不管是人心还是民心,刘禅都要牢牢抓在手中。
为的,便是一统天下,再造大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