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就确定下来了,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帝后宫为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这两个是大明后宫最尊贵的,皇后为正,皇贵妃为副,不过皇贵妃这个级别一般很少设置,整个大明朝第一个皇贵妃是宪宗时期的万贞儿,那是因为宪宗本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却得到了百官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次给了她皇贵妃的名头。
除去皇后和皇贵妃外,再下面的妃子就是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等,再之后就是嫔和嫔以下等级的宫人了。
通常来说,大明皇帝的妃子一般并不算多,少的区区几人,多的也不超过十人而已,所谓的七十二嫔妃那是谣传,根本和事实不符。
朱慎锥快刀斩乱麻,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还纳了这么一个蒙古女人为妃更是令人出乎大家意料。一时间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有些举手无措,不知道如何继续进行下去这件事,这时候朱慎锥却又宣布了一件事,他告诉所有人既然为国事已纳了娜仁托娅为妃,但仅纳一个蒙古女子略有不妥,考虑到众人的劝告和好意,为大明延续着想朱慎锥决定再纳两个女子为妃,这两个女子将从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所推荐的女子中挑选各纳一人,这样的话大家也别争人,一碗水就此端平,谁都没有吃亏。
面对这个结果,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也毫无办法,朱慎锥这一招直接打到了他们的软肋,如果说自己这边反对的话,那么其他一边肯定会赞同,而且皇帝纳妃可不是无限制的,一般来说一次纳一至两个妃子算是正常,一下子纳三个已是极限了,你们既然以皇帝后宫除皇后外无人为由,打着大明江山稳固子嗣繁荣的旗号让皇帝纳妃,现在皇帝已纳了一个妃子,再从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中各挑选一个纳入后宫已算是极为给面子了,如果再继续在这件事上纠缠未免有些过分,不用皇帝出手,争夺的另一方就会以此为由进行反驳。
无奈之下,两边只能表示同意,就此为纳妃一事争斗了多日的双方偃旗息鼓。
于此,朱慎锥算是达到了目的,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平衡了双方,最终从文官集团中纳了一个家世清白的经历之女为惠妃,又纳了勋贵中怀远侯常延龄的幼妹为淑妃。
惠妃暂且不说,她的家世很是简单,其父只是一个普通的经历,经历官职不高仅六品,虽是正牌子进士出身但家族却不是世家更不是地方豪族,虽然其父和东林党平日有交往,政治观点也倾向于东林党,不过要说他是东林党一员倒也不算,充其量就算偏向东林党的下级官员罢了,而且根据锦衣卫所查,为人算是正直,其女家教也好,读过书认识字,虽不如徐静秋有才,但在女子中也算才貌俱佳了。
而纳怀远侯常延龄的幼妹就不一样了,怀远侯一脉可不简单,怀远侯的祖上是开平王常遇春的次子常升,常遇春死后,爵位本由常茂继承,但因为常茂获罪在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让其弟常升替代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爵位,并改为开
第八百四十四章 各方均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