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子凄惨无比,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可后半辈子却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凭着楼老二的爵位和功劳,她和子孙的荣华富贵已不愁了。
这一次回乡,楼老二就没打算再回京师。京师再好也不是家乡,而且他的年纪已经大了,人老就希望叶落归根,尤其是现在他和离乡时已不一样,所谓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啊,他作为新封的子爵这次衣锦还乡也算人生圆满,而且回乡后他还得祭祖,把自己老婆儿子的名字写进族谱,以后楼家这一支就能在族谱中落下重重一笔。
虽然归乡心切,但从五指山过后抵达义乌还有百里的路程,他们马车走的再快也不可能一日就到,何况车上还有家眷和幼儿呢。
楼老二一行人过五指山后继续往前走了二十里地,就在官道的一处驿站歇了下来。
原本崇祯皇帝取消的驿站在朱慎锥担任监国后就恢复了,相比北方,江南的驿站恢复的更完善些,一切制度依旧按照以前。
住进驿站时楼老二没有亮出自己子爵的身份,他只是以军中百户的名头住进驿站。驿站的驿丞见楼老二年龄大身子又有残疾,特意腾出了上房给他居住,还鞍前马后帮着忙个不停。
楼老二虽已是爵爷,可他毕竟还是普通人出身,再加上常年在军中,他这个爵爷当的时间也不长,骨子里还没有那些大老爷的习惯呢。
何况这里离家乡已不远了,楼老二对家乡想念的紧,见驿丞忙的差不多了,楼老二特意就让人把他找来说话,煮上一壶茶闲聊,顺便询问如今义乌的情况。
这一聊才知道这驿丞也是当地人,得知楼老二居然也是义乌人后,顿时更多了几分亲近,再怎么说他们算是金华府的老乡,等再一深入交谈,发现居然两人还有些亲,当然这个亲戚关系离着有些远,绕来绕去隔着好几层呢,各自的家乡也隔着好几十里地,可亲戚就是亲戚,这个绝对不会有错,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更是亲近,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听着熟悉的乡音,两人很快称兄道弟,越聊越是高兴。
“北方这些年不好,我们义乌这几年怎么样?”
“自天启年开始这老天就不知怎么的时不时折腾一下,北方不怎么清楚,我们南方这几年多少也受了些灾,而且前两年冬天来的特别早,又冷的厉害,日子实在不好过,去年开始这天气才略微好些。”
“那么地里庄稼的收成呢?”
“只能算勉强吧。”驿丞叹道:“老哥您是自己人,自然知道我们浙江这地方山多地少,原本就没多少适合种庄稼的地。天气不好,这收成哪里能好得去?但要比起北边却算好的,还能勉强度日,据说这北边尤其是西北前些年干旱的厉害,千里赤地无收?您从北边回来,这可是真的?”
楼老二听他这么问微微点头,这不是什么秘密,陕西包括山西一部分地区当年灾情严重,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流寇冒出来,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聚集造反的。
不过这两年西北几省朝廷减免了赋税,再加上流寇的剿灭百姓算是安定下来了,另外就和驿丞说的那样,自去年开始天气略微开始好转,灾情也得到了缓解,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呢。
“既然地方收成不好,官府那边可有措施?”楼老二随口问道。
“您这个话要问别人肯定不会给您说,可今日您问了我,大家都是亲戚,我也不能不
第八百四十六章 矿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