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二章:东骑威胁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切任由卫鞅行法!在此,由于嬴渠梁已经拿到了秦国全部的军权,过七万精壮的士兵都在他的手下,所以老世族再也不敢用过去的方法强行逼迫嬴渠梁。在这时,出现了一件大事,也就是每年都会生的…………私斗。

    秦国的民风彪悍,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这个,私斗了。而说到这个私斗的原因,却是要着怪在五羊皮大夫百里奚的身上。五羊皮大夫百里奚是个贤明的人,他治理秦国,采用的是放养,因为秦穆公之年,征战连连,国家百姓不思暗斗,只为了过自己的日子,所以你不要去怎么管,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生产过活,同时省下了官府的吏工,为秦国的国府精简了过杂的官吏制度。其治政的中心思想是道家的无为,所以小民百姓正常很少受到拘束,自然是无所顾忌的了,而更是由于百里奚的治政成效,后来的秦君在位的时候,也采取了这种方式,正是这样,官府自己不怎么管事,所以私斗之风就越演越烈,到了现在,每年的私斗如果不死上一两万人,那才是个怪!要知道这并非是小事,秦国过去大,有近五六百万的时候,自然不要紧,可是现在,失了河西,加上连连的征战,秦国的人力只有两百万左右,相对于两百万,那么每年死一两万人,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件不能容忍的惨事!这样的慢刀子割下去,纵然是如魏齐这样的大国,也是吃受不消。

    而就私斗来说,最惨重的,就是夏季!种田一般是春播种,夏浇水,而秋来收!

    所以每每到了夏天,也就是梅雨过后,当天上老是不下雨的时候,就一定要浇水了。这还算是好的,当时的秦国种的以麦为主,这是秦人第一种主粮。第二种的主粮是粟。粟也就是指粟米,粟米便是小米,战国时代也称为谷、禾,与其他几种传统粮食作物统称为“五谷”。

    原来的秦人种田不是很积极。因为秦献公打仗,种的地收打上来的粮食都吃不到自己的嘴里,谁还有心种田呢?但是这种情况改变了,由于秦公嬴渠梁和魏国罢兵,并且大量的借粮,此中的种种,终于让小民百姓的心给安定了下来,他们开始对打粮有了积极性!

    可是这一年偏偏是一个微微干旱的年份。过了梅雨天,就不下雨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下雨。到了六月,是非浇水不可的了。于是,一场争水就此开始了。

    在渭水边上,这最肥美的地盘上,住着的是秦国的老贵族,孟西白三家。当年,百里奚在这里修出了一条百里渠。三族的主要田产就在这边上,利用这条水渠,可以旱涝保收,妙不可言。既然是肥美的地,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了,他们要的就是在这里种地,这样一来,人多了,水的使用就有点紧张了。随着人口的增多,这是一个必然。于是为了水,大战开始了,戎狄人为了吃饱,光放牧是不行的,所以他们也种地,由于他们算得上是二等国民,所以往往和贵族的秦民闹不合,为了争水,打斗不休。

    在这一年,打斗更加严重了。在这一点上,卫鞅抓住了机会,向秦公嬴渠梁表示,正好严办!如果这样一来,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刑杀老世族,以此立威,颁布后两条法令!也就是说,要废除老世族的特权,要没收世族多出来的农地,同时,还要废除世族的封地制度,此后,秦国封什么,都不实封封地!对此,秦公嬴渠梁当然同意了。

    渭水草滩七百多大小犯人给拘压了起来。一队队的行刑手红布包头,手执厚背宽刃短刀,整肃排列。他们把犯人押在渭水草滩边上。七百多人,大小的百姓牵连何其之广,他们哭着叫叫要给死囚活祭。一般来说,这就是我们电影上看到的,拿着水酒给犯人喝最后一口酒,进行送行。但是卫鞅不准!法场外的罪犯亲属们第一次露出了惊恐的神色,垂头瘫在草地上无声的哭泣着。忠厚的农夫们想起了三月大集上的徙木立信,不禁相顾点头,低声叹息:“咳,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濒临河水的草滩上,面前展现出一片密密麻麻的木桩,每个木桩上都写着一个名字,名字上赫然打着一个鲜红的大勾。“唰!”的一声,七百把短刀一齐举起,阳光下闪出一片雪亮的光芒。七百把厚背大刀划出一片闪亮的弧线,光芒四射,鲜血飞溅,七百颗人头在同一瞬间滚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蓝幽幽的天空下,鲜红的血流汩汩的进入了渭水,宽阔的河面漂起了一层金红的泡沫,随着波浪滔滔东去。

    渭水大刑之后,原本对卫鞅新法不满的声音迅低下去了。

    卫鞅的新法真的

第四百六十二章:东骑威胁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