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能是打一个时间差,奢望衙门暂时无人读过此书,先行脱罪,日后逍遥。”
“然此书出自学生之手,学生与刘崇班此前的冲突并非隐秘,凶手难道就不担心,学生发现案件关联,一语道破玄机?”
“痴愚之人,不会通读话本,通读话本者,不会如此痴愚!”
“依学生之见,凶手早有杀心,万事已备,偶得此书,受苏无名探案之举震慑,担心恶举败露,又报以侥幸之心,特以此法扰乱刑断!”
“故而凶手绝非使用书中之法杀人,而是欲利用此书,来嫁祸他人,妄图脱罪!”
“所幸此书学生未有售卖盈利之念,只作三两好友间的赠予,读者寥寥,不知案件的详情,凶手想要嫁祸,就必须促使此书为府衙所知。”
“故而三日之内,若有人迫不及待,将书中的公案与现实的罪案联系到一起,以上推测就有了立足之证!”
“提供线索者,或为真凶,或是被真凶迷惑!”
“盼府衙破案,为公案正名!为千古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真相者正名!”
看完第二封信,陈尧咨抚须赞叹:“不愧是狄仕林!”
公孙策则迅速面红耳赤,俊美的面容上满是羞愤与不甘:“我居然中计了?”
他的推理确实错漏了关键的一点,这部公案的原作者!
由于读者稀少,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两者产生关联,公孙策属于适逢其会,纯属巧合,但与刘从广产生过矛盾的狄进,却是有极大可能被牵连到案件里面来的……
到时候他一出面,只要一听案件的来龙去脉,岂会不知道手法动机?那一切不就全部暴露了么?
所以公案情节是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让人联想到这部,按照上面的手法破案,那反倒落入了凶手的算计之中!
如此说来,他就被绕了进去,险些置好友于不利的境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将那刘府宅老带过来,本官要亲自审问!”
相比起来,开封府衙就很高兴了。
但凡查案,切入点最为重要,有时候真正说穿了不值一提,但在茫茫线索中寻找到最有价值的那个,却是需要付出无数努力。
现在狄进的两封信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自是振奋人心。
照这样查案,说不定今晚就不用加班了……
真好!
能大大减轻工作量,那位于家中不露面的,才是真正的神探嘛!
正当开封府衙上下精神抖擞,准备以全新思路寻找真凶之际,又有衙役快步入内禀告:“禀大府,宫中来人了!”
左右一惊,陈尧咨的面色也沉了沉。
不多时,在数名内官的簇拥下,一位五十岁上下,相貌雍容的老者,迈着方正的步子,走了进来。
由于对方明显带着太后的懿旨而来,陈尧咨也出面相迎,称呼道:“中贵人!”
宋朝的宦官不称太监,总称为内侍、内臣、宦者、中官,宋人也不称他们为“公公”,一般称官职,“中贵人”则是宫外人对宦官的普遍尊称。
当然,如果是一个小内侍,称“中贵人”自是尊称,但来者是太后的亲信,内侍都知,勾当皇城司公事的江德明,只称呼一声“中贵人”,反倒带有明显的疏离。
江德明脸上的神色却只有悲伤,忧虑的叹了口气:“陈直阁,太后惊闻刘家噩耗,大是悲恸,命老奴来问一问,那胆大包天的贼人可曾拿住了?”
陈尧咨面无表情,实则心头一紧。
刘从广之死,绝不是简单的查案缉凶,但也不能不查案缉凶。
陈尧咨原本的打算是,抓紧时间,根据狄进提供的破案思路,将案情告破,再根据真凶的身份和动机,进行下一步政治博弈。
但现在办不到了。
毕竟发现了《苏无名传》与案件产生关联的,是死者的兄长刘从德,此人可能是真凶,也可能是被真凶怂恿,当然无论是哪种,一旦发现开封府衙的反应不如其所料,都会选择继续入宫告状。
如果刘家先一步将这件事捅上去,太后再宣告,凶手正是因为看了赶考士子所著之书,才谋害了刘从广,那陷入被动的就是他们了,后面且不说真相,再要扭转舆论,都千难万难。
陈尧咨向来行事果决,脑海中转过这些念头,毫不迟疑地转身,将书册和信件拿起:“中贵人来得好,老夫正要入宫,向太后亲自禀明此案的蹊跷之处!”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