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到大清要一年之久了。
事实上,以十八世纪的船速,远洋船从英国出发到印度,也就两个多月时间。而从印度到大沽港之所以花费那么久,主要是乾隆对于英国有点忌惮,不欢迎他们。
大清的邻国统治者是英吉利白人,这一点大清朝从上到下都知道。
但乾隆对于欧洲的殖民统治不太明白。他不懂为什么远在欧洲的国家,能隔空统治与大清接壤的印度。
且就是在明年一月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法国国民公会判处死刑。
在巴黎协和广场被押上断头台上,年仅三十八岁的路易十六人头落地,终结了一个时代。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大清朝关注着法国的乾隆耳里,对他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以乾隆帝王的视角,巴黎发生的一切可以用四个字归纳——“弑君犯上”。
这也为乾隆敲响了警钟。
本就暮年,已没有太多进取之心的乾隆,有了年轻时征服准噶尔汗国、平定回部、拓展了帝国疆域之贡献,只想躺着吃老本,不想再努力了。
因此他对于路易十六被砍头做出的反应,是加紧对民众的控制。
“此等刁民,即鸣枪伤一二何妨”,这种朱批随处可见,之后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灭白莲教行动。
他不会去思考法国革命前夕,已连年遭受天灾,农业歉收,民不聊生,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饿殍遍野。
而法国王室却还是天天派对、茶话会、舞会地醉生梦死、奢靡浪费,玛丽王后甚至向路易十六谏言:“让民众们吃蛋糕吧。”
就这样的王室,被反了多正常。
乾隆看不到——或许看得到,但是不在乎。
正如他对于大清的贪腐、帝国的暮色,不是不懂,只是年老体衰,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只想躺平了。
西方世界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群星璀璨。改变人类进程的牛人层出不穷地诞生,一个崭新的时代已徐徐打开画卷。
但乾隆却希望让大清停留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沉寂于“凡尔赛”的梦中。
第263章 不开心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