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2章 美妙的误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内战逐渐结束,校长名义上完成了统一,从今年开始这晋升速度逐渐放缓。

    并且设定了一个年限门槛,比如少校升中校三年。

    但这其中涉及潜规则,比如涉及派系和出身。

    一般来说在抗战前,留洋回来的军校毕业生晋升速度最快,其次是黄埔等一些嫡系军校,其次才是地方军校。

    而留洋的也得分在哪里留的学。

    基本上到了中校就已经是普通人晋升的极限了,上校如果立功巨大,还可以奢望。但这时候就很看重时间年限了。

    而校级军官升将级,就不是你表现优秀就能做到的。

    到了将级,基本上如果不是保定,黄埔出身,即便是留学毕业也很难晋升。

    但这是很难,也不是完全没机会。

    比如背后牵扯的大人物,有没有大人物帮忙站台,亦或者立功表现如何?等等这些因素影响。

    这也是任伟十分惊讶于赵铭升迁速度的缘故,因为没点关系,想要升迁这么快,哪怕在校级军官行列也是十分罕见的。

    更别提赵铭还如此年轻。

    事实上赵铭晋升能这么快也是机缘巧合。

    正常来说哪怕之前的战功,想要升到中校也不可能。

    毕竟当初尉级军官升中校就属于老宋强行提拔上来的,虽说在凤翔表现优异,但上级想要缓缓根本不是问题。

    缓个两年也不是不行,毕竟赵铭还很年轻。

    结果他那边为了能安置赵铭这枚棋子直接给提拔了上来。

    随后草原上的战功虽然也不小,但想要提拔到中校怎么也得缓缓了。

    但偏偏这次是校长那边先表达了要提拔赵铭的意思,张砺这边碍于局势不得已只能再度给赵铭往上提一提。

    这样半年内三级跳可谓是十分罕见,就算放在一些官宦子弟身上也是少之又少。

    所以赵铭可以肯定,接下来,哪怕吃下察哈尔境内所有外蒙人,想要靠着这一波升任到上校军衔,哪怕张砺愿意,上级也不会同意的。

    既然如此,索性倒不如用这些功劳换取实质性好处。

    有时候当官可不仅仅是能打仗就行,该有的人情世故也必须要有。

    一套成熟稳固的人脉关系需要提前打点好。

    这次战功的分润,蛋糕怎么分他都已经考虑好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