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撰文分析这本书的内容与写作技巧。
虽然书中一些情色描写引起某些人的非议,但没有成气候,反倒加速这本书的脱销,这让包括盛世图书和陈中时在内,都长吁了一口气。
《钢的琴》作品研讨会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召开。
这个年代,现代文学馆还没有搬迁到朝阳QU芍药居,还是在西三环路万寿寺西院。
万寿寺这个地方看似荒凉,其实也有点文气。东面有条古道,古道旁残留着几块古碑,字迹已经模糊了。北边新建的中国剧院很漂亮,晚上总有一些节目在剧院上演。
方明华赶到的时候,盛世图书的苏斌作为组织者早就到了,被邀请的人还不少,鲁迅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何振邦、雷达、作家王濛、现代文学馆时任馆长李准等十余人。
李准也是著名编剧、作家。创作的长篇《黄河东流去》获得了第二届茅盾奖。
当然还有记者。
苏斌这次请到了《人民日报》记者,这可是国内第一大官方报纸,可见对这次研讨会的重视。
会议进行了一天,在会上,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评价这篇,盛赞是以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来描写现实生活,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佳作。
在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了双线索叙事手法,围绕“钢琴”和“烟囱”这两个时而具体时而抽象的意象展开,逐步将个体意愿深化为一部工业时代的挽歌。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打破了常规,而且通过“钢琴”这一显性线索和“烟囱”这一隐性线索的交织,展现了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波折。
到了下午,讨论基本结束,会议室的气氛就显得活跃起来,大家三三两两开始说着闲话。
所谓闲话也基本上是与文学有关的,大伙聊起这两年文坛上的一些作品,就听到何振邦笑着说道。
“今天,我参加了明华《钢的琴》的作品研讨会,前段
633 《钢的琴》作品研讨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