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就是要像模像样。
一支十万人的新军已经征募完成,过程有些曲折,差点没征起来。
新朝建立至今也未大规模征兵,人口恢复的不错,南方繁盛之地不缺这十万人。
只是百姓不愿意参军造反。
大宁皇帝对百姓没的说,礼部宣传司的讲读人早已将陛下的功绩传至大宁的每个角落。
做了好事必须要说出来。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好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吹出来的。
百姓记得大宁皇帝的好,怎么会跟着你造反?
这还是借着方届在漕运的威望,威逼利诱拉起了一支义军。
征兵时闹出了笑话。
有人拿出朝廷征兵的文书对比一一询问。
有不少人当场直言。
我参加你们的义军还不如去参加朝廷的征兵。
待遇差的太多了。
陆正渊说的没错,没钱没粮你连一支义军也拉不起来。
好不容易组建起来,要开始分编建营,此时南朝的讲武堂也建起来了。
这可让人有名正言顺插手军队的机会,总教官是董正,这无人反驳,毕竟人家手里就有一支军队。
可进将武堂训练的将官名额却被抢破了头,谁都明白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候,手里有兵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办法,只能各方妥协,最终进的人良莠不齐,能否培养起来还未可知。
军队有了,随之而来就是钱粮的缺口。
这么多人每天吃食可不是个小数目,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这是起兵造反,给的少了还不行。
于是,户部尚书陆大人的良策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