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在不断学习与进步中磨砺自身,再到后来治理家国,便就顺理成章了。

    而能熬过这个成长的过程,一半因素得利于刘邦,另有一半,就要多亏他们自己了。

    如今,卫渊培养身边的人才,其实与刘邦的做法并无二致。

    嘉佑八年,四月一日,按照原定计划,杨怀仁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邯郸。

    耶律仁先在邯郸部署了整整三万兵力,按理说,三万人守城,就算守不住,在粮草辎重都富有的情况下,也能支撑相当长的一段时日。

    但是耶律仁先忽略了一個问题,辽军的勇士,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野战,他们在行,堪称天下无敌。

    可若是守城战役,没有一个擅长守城的将领,面对擅长攻坚战役的杨怀仁,多少是有些不够看。

    尽管如此,辽军也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面对杨怀仁连续三日的攻城下,愣是没有让一名周军将士登上过城墙。

    而这时,杨怀仁的军队,损伤已近万。

    为了保全有生力量,他不得已向卫渊求援,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邯郸。

    此时,汤阴大营里,卫渊召集诸将议事。

    众人商讨半日,都一致认为,该向邯郸增兵。

    卫渊经过深思熟虑后,却认为,一旦增兵邯郸,就意味着决战提前到来。

    如今,尚有最为关键的部署没有到位——武安。

    如若现在决战,很容易就会被辽军撕开口子,进退有余。

    “我们一旦增兵,耶律仁先定会选择在邯郸展开决战。”

    “若我等不增兵,耶律仁先就不敢擅动。”

    “告诉杨怀仁,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邯郸,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邯郸!”

    说到这里时,卫渊的脸色无比严肃。

    三日后。

    邯郸城外。

    周军大营里。

    经过连日征伐,都略显灰头土脸的周军将士们,此刻正站在杨怀仁身前。

    他的手上,握有卫渊传来的绝密信件。

    杨怀仁看向诸将,正色道:

    “诸位,卫帅说了,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邯郸!”

    能待在这里的将士,都是杨怀仁的心腹,他的心腹,便也就是卫渊的心腹。

    他们对于卫渊,都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信任,仿佛,卫渊就是他们的军魂,是他们逢战必胜的信念。

    可是这一次,他们实在是不理解卫渊做出的决定,

    “卫帅手中有六十万大军,只需派来十万兵,我军也可以最小代价收复邯郸啊!”

    “十万兵对于卫帅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吧?”

    “.”

    站在卫渊的那个角度上来说。

    一旦向邯郸增兵,相州必有动静。

    届时,邯郸将会形成一座巨大的绞肉机。

    敌我双方只能不停地往邯郸方向增兵,这有违背卫渊从一开始就做出的部署。

    在邯郸进行大战,恰恰对周军来说,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因为卫渊真正想针对的重点,可能不是相州。

    杨怀仁大概能明白卫渊的心思,但也仅限于大概。

    身为将领来说,服从军令是天职。

    “够了!”

    “卫帅的决定,岂容我等质疑反驳?”

    “命全军休整一日,明日,全军将士,轮番攻城,以最短的时日内,收复邯郸!”

    杨怀仁缓缓开口。

    嘉佑八年,四月七日,代州十万兵抵达武安,开始攻打此城。

    武安城内的守军仅有一万,对于从代州赶来的将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

    是以,武安与邯郸之战,战况最为惨烈,牺牲最为悲壮的,还是邯郸之战。

    后世史书有载,‘胡国公杨怀仁率军战邯郸,半月未果,士卒损伤过半,后因趁雨夜攻城,克复邯郸’。

    足足半月的攻城战役,十万人死伤高达六七万左右,才算是成功收复邯郸,全歼戍卫邯郸的辽军将士。

    说是全歼,其实是守在邯郸的辽军,无一人投降!

    晚年的杨怀仁回忆这场战役时,一切都犹如历历在目一般,将这场极其残酷的攻城战役,讲述给后人。

    那一夜。

    倾盆雨水,将墙面、城外的尸体、血迹,都给冲刷干净了。

    整个地面,宛若血湖。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