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处,卫渊也有啊。
明年如果不北伐,那么户部、工部的动作,迟早会被辽国察觉。
还怎么打一个出其不意的效果?
再说,自从耶律信先上位以后,不是在招兵买马的路上,就是在练兵。
他如此积极备战,显然是要有所图谋。
去岁和今年,大周都在与完颜乌骨乃保持密切联络。
倘若明年不北伐,只怕辽国就会向女真族施加压力。
届时,让女真做大,威胁辽国的国策就会出现问题。
不过,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王安石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卫渊换了个角度,向王安石语重心长道:
“自开武元年以来,军改、民改、地改、政改等各项措施,一起实施,说白了,就是趁着国战结束之后,官家威严尚在,所以才要如此急不可耐。”
“但改来改去,改了那么多年,踊跃出那么多改革功臣,百姓的日子变好了吗?”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糟了。”
“如今我大周境内的矛盾日益加剧,这个时候,不去打一场战役,用以缓解我大周境内因各种改革措施带来的后果与弊端,试问,王相公的改革大策,还能继续推行下去吗?”
这番话,将王安石问住了。
卫渊说的是实话。
可是,一旦对外发生战争,原本就已怨气滔天的江南百姓,再遇加赋,能忍得住吗?
按理说,王安石的改革,正是为了底层百姓,是要让中上层的利益,去往下分摊。
但为何越改民生越是艰难呢?
那是因为,朝廷越是剥削士族阶级,士族阶级便越会剥削寻常百姓,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现在,就是要看,谁先撑不住。
而百姓们,不会怨恨士族阶级,他们只会怨恨王安石。
在当前来看,王安石无异是背负着骂名的,但事已至此,他也别无选择更无退路。
卫渊见王安石不再言语,转而看向坐在一旁的董毡,作揖道:
“来年北伐,我大周将无暇顾及西夏,希望吐蕃能够在西夏境内,打几场规模比较大的战役。”
大周真的无暇顾及西夏吗?
实则不然。
毕竟,此次出兵的主力,是北部与东部大营。
西部大营的二十万大军,卫渊没有动一兵一卒。
他为何这样安排?
原因很简单,他很了解董毡这个人。
如今各国都在实施军改或是扩兵策略。
吐蕃也不例外。
董毡想做什么?
不得不防。
既然吐蕃想依靠大周的经济来维持国内的繁荣,在必要时刻,就必须要去付出些许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