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在任官上只能以亲疏为根本,难以完全以皇权为依归。”
五岁的小刘据迷茫的看着天幕,手中紧紧握着一枚燕几板。
但刘彻不在乎他能不能听懂。
只要内宫、中朝、外朝,知道他钟意太子就可以了。
一如阿父当年一般。
……
【其实从一开始建国之初的举动,可以明确看出忽必烈希望改变大蒙古国时期落后的贵族封建制,尽可能实现皇权集权。】
【称汗伊始,忽必烈就问计于谋臣刘秉忠】
【刘秉忠明确建议“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
【要将“汉法”与蒙古传统相结合,继承中原王朝前代之定制】
【但因传统力量强大,汉胡之间的差异,事情逐渐不了了之。】
……
北魏·孝文帝时期
拓跋宏看着刘秉忠三字,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果然,若想彻底以外族统治中原。”
“还是要承中原之王脉。”
“这是正路。”
……
大清·乾隆时期
“元世祖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乾隆美滋滋的饮着御茶。
看着清凉的茶汤,吐槽着。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中书右、左丞相、平章政事。”
“没一个官位上有汉人。”
“丞相奏事内廷,若有关兵机,虽位居右、左丞或参知政事的汉人,还均须回避。”
“你连个口子都不肯开,怎么让他们上进卖命啊。”
和珅笑着给乾隆斟茶。
“哎哟,万岁爷。”
“您学富五车,文识之大,车载斗量亦杓之不尽!”
“那元世祖怎么能跟您比啊!”
乾隆的茶杯放到嘴边,闻言轻瞥一下,淡淡道:
“和珅啊,话有点多了。”
……
【同时,元朝汉臣对科举也极为抵触】
【“记诵章句、训诂、注疏之学也,圣经一言,而训释百言、千万言,愈博而愈不知其要,劳苦终身而心无所得,何功之有”】
【忽必烈也认为“科举虚诞,朕所不取”】
【而出于对务实的考虑,忽必烈对于官员的选拔,就主要靠推举和荫叙了。】
【所谓推举,就是将“吏”推选为“官”】
【荫叙就是指老子当官儿子也可以当,但是要降五级。】
【“诸职官子孙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
【吏的地位虽低,却很重要,真正做事的往往都是吏,要说对国情民瘼诸方面的了解,十个官也未必及得上一个吏。】
【可这推举制度名为“制度”,却没有“机制”。】
【一个胥吏要成为官员,能否被推举,没有固定的选拔模式,是否能力出众没有统一标准。】
【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
【“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第四百五十六章:从一开始就歪了的元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