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允老大人很是郁闷。
他打算趁着新民帝周进的心情正高兴,在皇上面前再进谏一次,只要说服了这位正主,以后把方案递交议政院讨论时,获得批准的机会应当更大一些。
这一天,王允老大人身着一袭黑色的官袍,袍角绣着的金线云纹在微光中闪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颤动。他迈着略显沉重却坚定的步子,向着新民帝周进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周进正坐在书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笔,面前摊开着一幅天下舆图,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听闻王允求见,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陛下,老臣有要事启奏。”王允进门后,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虽然苍老,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劲道。
周进放下手中的笔,示意王允起身,说道:“王首辅,不必多礼,有何事,不妨直说。”
王允挺直了腰板,神色郑重地说道:“陛下,老臣今日前来,是为了恢复科考一事。如今我新民朝廷初立,正是广纳贤才之时,恢复科考,可让更多的读书人及其背后的诗书家族,加入我们的阵营,为朝廷所用,巩固我朝根基啊。”
周进微微皱眉,他其实早就料到王允会提此事,心中也并非没有考量,但此时天下局势未稳,他实在有所顾虑。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王首辅,你的心意朕明白。只是如今天下尚未统一,局部地区仍有战乱,此时恢复科考,怕是不妥。”
王允却并未退缩,他向前迈了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周进,说道:“陛下,诚然如今还有个别省份在打仗,但绝大部分州府都已恢复和平。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即便金陵暂时不举行会试,各行省、州府是不是可以考虑筹备乡试、院试之类事宜?这不仅能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我朝重视人才,也能为日后的大一统储备人才啊。”
周进沉思不语,他明白王允所言有理,可心中的担忧却难以消除。若是此时贸然恢复科考,仍旧回到八股取士的既定轨道,恐怕于国于民不利,后果不堪设想啊。
见周进仍在犹豫,王允情绪愈发激动,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几分决然:“陛下,老臣为全天下读书人请命!科举关乎国家兴衰,关乎民心所向。若陛下还不同意,老臣实在无颜再居内阁首辅之位,恳请陛下恩准老臣辞去职务。”
周进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起身走到王允面前,亲自将他扶起,说道:“王首辅,快快请起,此事重大,朕需慎重考虑,你又何必如此。”
王允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陛下,老臣一生为朝廷,为天下,如今所思所想也皆是为了我新民朝廷的长治久安。科举之事,刻不容缓啊。”
周进看着王允那苍老却坚定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王允是为了朝廷好,这位老臣一生忠心耿耿,为了朝廷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深吸一口气,说道:“王首辅,你的提议朕已听进去了。只是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你能否拟订一个更成熟的方案出来,待朕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嘴角微微上扬,激动得嘴巴都有些歪斜了。他再次行礼,说道:“陛下英明!老臣定当殚精竭虑,尽快拟订出一个周全的方案。”
周进看着王允,心中暗暗叹息。他知道,恢复科考一事,终究是躲不过去了。但他也清楚,这其中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他和王允等一众大臣,共同去面对,去化解。
王允退下后,周进又回到了书案前,他看着那幅天下舆图,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恢复科考,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步棋若是走错,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新民朝廷的未来。
而此时的王允,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09章 新式教育(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