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顾虑,如果我们进城的话,就有可能会和鞑子打巷战。在干掉鞑子主力之前,我们和鞑子打巷战是吃亏的。”
“虽然说,城里的绿营兵都已经和鞑子反目,但也没有被我军节制,人心如何,更是难说,万一他们又背叛的话,就更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决定道:“还是先看城内鞑子的反应,他们要战,那我们在城外等着他们。反正我们不急,监视他们主力会驻扎在那里,晚上出动大型无人机轰炸。”
赵大牛听到这话有些担心,便提醒崇祯皇帝道:“陛下,我们的粮草坚持不了几天的。”
崇祯皇帝听得有点头疼,粮草问题,确实是太平军的隐忧。
想了一下,他便开口说道:“先等等再看吧,鞑子就算来了五千援军又如何,要朕是那鞑子摄政王的话,不会改变主意的。”
五千骑兵,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除非鞑子摄政王觉得能打败他,要不然,他是承受不起鞑子战败的结果,那样,鞑子就没了!
崇祯皇帝预料得没错,当济尔哈朗领着敖汉部族的五千骑军到达城外的消息,传到城内之后,所有的鞑子,犹如打了鸡血一般,一下就兴奋了起来。
对于大多数鞑子来说,他们实在是不甘心把已经占下来的京师再让出去。
毕竟京师的繁华,远非辽东可比!
只是因为明军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不按常理出招,就让他们觉得很憋屈。要是明军堂堂正正的和他们打一仗,把他们打败了,那他们才不会如此不甘心。
如今援军已经到了,很多鞑子就觉得可以重新和明军打一仗。只要赢了,他们就可以继续占了京师,说不定整个天下也还是他们的了。
总体来说,想走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鞑子是坚持和明军开战。
而多尔衮就是小部分人里面的一个,也是份量最重的一个。
但是,此时的他,经过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已经没有像当初刚拿下南京时候的一言九鼎。
因此,他不得不恼怒的费尽心思,劝说其他人继续撤出京师,按照预定计划行事。
在他看来,五千骑军改变不了什么。一到晚上,明国的那怪鸟,便是防不胜防。
城中已经叛变的绿营兵,也是巨大的变数。
或许是多尔衮的威望已经很高,又或者是他的理由更充分,总之,到了后来,多尔衮最终把那些想和明军开战的人,都压了下去,还是按照计划行事。
然而,让多尔衮没想到的是,快到午时,全军已经要开始撤出京师的时候,忽然又有快马赶来。
多尔衮一听,顿时惊喜交加,有点不敢相信地确认道:“英亲王的军队到了?”
他给阿济格的旨意是,当崇祯皇帝领兵从扬州府出发之后,阿济格所部就抄崇祯皇帝的后路,拿下扬州府等地。
因此,在他想来,阿济格肯定是还在江南,最多是在攻打山东,不可能到北直隶来的。
就是这个原因,当他听到阿济格所部马上就到京师时,就非常意外。
信使很快就给他做了详细禀告,终于让多尔衮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原来阿济格在攻打扬州府受挫之后,便要求多铎提供粮草。但是,多铎短时间内没法提供足够的粮草。
于是,阿济格就起了另外的心思了。
他其实并不怎么服多尔衮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追杀李自成了之后,感觉自己立下了大功,事情已经完成,就压根不等多尔衮的旨意,自己领军回京师去了。
这事把多尔衮给气了,便开始算起阿济格的总账,除了不候诏班师外,还有谎报李自成死亡、在午门张盖坐、胁迫宣府巡抚李鉴释放被逮捕问罪的赤城道朱寿鍪,擅取鄂尔多斯和土默特之马以及称顺治帝为“孺子”等,贬阿济格为英郡王。
虽然说,蝴蝶效应之下,这段历史已经改变。但是阿济格的脾气,却是没有变的。
他本来就想回京师了,结果要他去抄明国皇帝的后路。他为了大局,确实是去了,但是粮草被烧,多铎一时半会又凑不齐他要的粮草。
于是,他就领军北上,去凤阳府征集粮草。还听说徐州那边的明军是刚成立的军队,为首那人,之前更是只有江阴典史这么芝麻大的官。
对阿济格来说,抄哪个后路不是抄,他就想去攻打徐州府了。
正在这时,沧州兵败的消息传到了阿济格这里,让阿济格进一步认识到明军那神奇的手段有多厉害。
在知道明国皇帝领军北上之后,他就顾不得其他了,担心京师有问题,便立刻领兵从满清控制的河南入北直隶,直奔京师而来。
沧州一战,大清军队全军覆没,京师还有多少兵力,阿济格很清楚。因此,他担心京师有问题,他的家人,还有他手下的家属,可都是在京师的。
为了赶路,他抛下了左梦庚所领的杂牌军,就只是带着他原先出征的三万满、蒙、汉精锐,同样一路急行军。
京师之战,终于被他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