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8章 光复山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此时的满清,顺治皇帝已经病死,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刚登基,朝政处理主要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四个辅政大臣。

    当云南的消息传到之时,所有人都是大为震惊。四个辅政大臣,各有看法。

    不过虽然他们各有看法,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他们不相信明国太祖皇帝显灵,立刻调集军队,再征云南。

    本来的话,满清这边觉得天下已定,立下大功的洪承畴已经没什么用处,就给了他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职,并且只能世袭四世。

    这一次,四个辅政大臣又想起他了,便命令他随军一起出征。

    因为之前永历初年,李定国等人也曾赢得战事,当时局势对南明非常有利。这个时候,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并且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

    在此放权之下,洪承畴还真把南明的势头压了下去,到了基本平定天下的地步。

    有这例子在,满清这边再次把洪承畴请出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这时候,洪承畴年纪已经大了,眼睛看得不大清楚。因此,没有让他为主帅,只是让他当个军师。

    主帅是四大辅臣之一的满清第一巴图鲁鳌拜,由此可见,满清对于这次的局势也是非常重视的。

    ………………

    消息传到江南长亭乡这边,永历朝兵部尚书张煌言根本不敢相信,明明已经是绝境了,竟然还有扭转局势的一天?

    至于太祖皇帝显灵,说真的,他也不信,但是为了鼓舞士气,他便立刻在全军,甚至还派人去江南广而宣传之。

    太祖皇帝显灵,大明必然中兴!

    与此同时,他军中有一部分兵力是郑成功派给他的,他便让郑成功的人,也立刻飞报郑成功,希望他快点放弃攻打大员之红夷,早点领兵北上。

    因为他一开始就不理解郑成功为什么要移兵南下,去和红夷争夺大员。为此,他劝谏过,但是郑成功没听。

    这次,张煌言认为是个好机会,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再次试图劝谏郑成功。

    而此时的郑成功,已经打下了赤崁,并且改名为“东都明京”,甚至又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但是,红夷的大本营赤嵌城却攻打不下来,只能改为围困之策,正在僵持之中。

    郑成功这边,收到云南那边的消息之后,并没有改变其战略,依旧只是围困红夷,要把红夷这最后的据点夺下来。

    对他来说,之前西南局势大好之时,他也没积极配合往西打来连成一片。如今,西南的局势好转,他也只是认为回光返照而已。

    满清在这个时候,实施内迁禁海之策,对郑成功来说,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而大员就是。因此,他都还没完全打下大员,就设州府来治理了。

    因此,张煌言这边的消息传来时,郑成功也不为所动,依旧只是围困赤嵌城而已。

    其实,这个时候的云南,压根不需要其他地方响应,就按照朱元璋给出的建议,以云南为根基,向外稳扎稳打。

    军队一边向外攻打的同时,已打下的地盘,也努力恢复民生。

    这其中,白文选领一支偏师,攻打广西,意在光复广东、福建等地;而李定国则领主力军队入贵州,进湖广,沿着长江往东打。

    李来亨所在的夔东十三家,在经过整编之后,接受了无人机,短波对讲机等现代物资,往四川和陕西以及河南这三个周边省份发起进攻而光复之。

    永历十五年九月中旬,李定国所领五万人马,和鳌拜所部十万大军在湖广常德府相遇。

    兵力上,肯定是满清军队占优。但是,满清主力汇合了地方溃败军队之后,却反而变得人心惶惶起来。

    因为那些溃败的满清军队,皆是上下一词,说明国太祖皇帝真的显灵了!

    军队经常夜间溃败,天上有神灵相助等等,甚至还有人说,都亲眼见到天兵天将了。

    对于这些鳌拜肯定不信,为此,还杀了一批惑乱军心的败军之将。

    但是,随军而来的洪承畴,却是极为担心。

    他对鳌拜进言道:“人心如此,想必明军肯定有特殊之处。如若不清楚明军之依仗,做不到知己知彼,不宜交战,当以守为主,派人摸清明军之虚实才好应对之!”

    不要看鳌拜是满清第一巴图鲁,好像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其实,他还真不是。

    一辈子打仗下来,他岂会不知道知己知彼的道理。因此,他听从了洪承畴的建议,屯兵常德府城,以城墙为依托,先耗明军之势头。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明军这边的新战法,最不怕的就是敌人防守。

    夜幕之下,十来架大型无人机,带着空降兵部队,降临城中一座大宅内。

    已经是六十九岁的洪承畴,还犯有眼疾,但是晚上睡觉,却是睡得很浅,还经常做噩梦,梦见一些让他心虚的事情。

    

第478章 光复山河-->>(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