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明白该选谁,选谁赚钱的概率大了。
资本是逐利的、是厌恶风险的。
由于文娱商品的特性,其降低风险的方式十分有限,大多都是靠找“名导”“名演员”“名IP”再辅以渠道和营销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就该是资方求着郭吴沈,而不是郭吴沈求着资方。
总而言之,任何行业,算的上人才的都是少数,优质的人力资源,是支撑行业的关键。
而恰恰依托于“资历”“资源”“院校”“地域”等链条,让业内优质的人力资源们,大量的团结在了某些前辈身边,形成了一个个“圈子”。
而这些圈子的主导者,又依托于这些人力资源,获得了和包含胡宁天在内的诸多高层次势力对话的能力,同时还有些人获得了和海外交流的渠道。
他们的地位、影响业内格局的能力、对新一茬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由此而产生,并且形成循环和关系网。
这就叫内娱的“格局”。
同样的,享受过这个格局所带来的红利之后,他们想要维持这种现状的心态,也是迫切的。
不仅是前辈迫切,还有一些本身能力有限,但靠着混圈子混出了地位的“混子”,更是不想这种格局被打破,因为一打破他就混不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徐希羽就相当的扎眼!
在蓝星人看来,他刚接手华晴时,就是一个新的“煤老板”,甚至是个不太富裕的煤老板。
照业内的经验,这个时候他想要打开局面,势必要去和前辈们交好,由此来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可他理都没理大前辈们一下,自己找一堆名不见经传的货又是拍电影,又是拍电视剧。 而且拍一部赚一部。
这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更是无法接受。
更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别看徐希羽投资还带着其他公司,但他摆明了不想搭理前辈,前辈们更是甭想使唤他。
他这是要自立门户啊!
这还得了?!
娱乐圈就这么大,你徐希羽的门户要是成功的立起来了,大家都团结到你身边跟着你混去了。
我们这些原来门户的大前辈还混什么?
我们还能躺在原本的“格局”里享受红利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拥有“文娱审美”的解释权吗?
这个行业的标准,还能由我们制定吗?
这些,都是相当要命的,是在掘这些前辈的根。
因此,借着张玉娇和卢野在威尼斯,被徐希羽给整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契机,京城、尚海这两个最强势地域的圈子大前辈们达成了共识。
让徐希羽服软,电影项目归京圈,电视剧归沪圈,继续维持业内的格局。
不过,依照这几年大家对徐希羽的认知,大家觉得他绝对不会服软。所以,要趁着徐希羽还没有真正成为巨无霸之前,先给他打疼了,然后再让他服软。
第四百四十七章 反蛋联盟,铩羽计划-->>(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