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退走。
蓝关上的贼人也被杀怕了,不敢追击。
忠武军得以从容退走。
杨复光留义子杨守亮守商州,杨守信武关,其他人马全都退回邓州。
杨复光披麻戴孝,为其母守孝。
忠武八都将全都拜祭。
“既然无战事,末将引兵暂时退回汝州。”待在邓州没什么意思,陈玄烈干脆辞行。
“五郎竟也要离某而去,莫非怪责不用汝策?”杨复光烧着纸钱,神情落寞。
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好上司,说到做到。
从战略上而言,退回邓州,暂避其锋,不失为良策。
“末将岂敢?的确是将士思念家人,汝邓二州相隔不远,若都监有令,末将必举兵来会。”
守孝需三年,陈玄烈总不能在邓州白等三年吧?
就算自己愿意,拔山都的那帮大爷们愿意?
这场大战不知道要持续到猴年马月,留在邓州整天跟王建、鹿宴弘勾心斗角玩心眼,想想就让人难受。
汝州百废待兴,离开已经数月,也不知如何了。
杨复光静静的烧着纸钱,沉眉不语。
陈玄烈又道:“实不相瞒,末将妾室即将临盆,心中着实思念……”
算算时间,苏吟秋应该生了,不知是男是女。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杨复光再不表态,就实在有些不近人情了。
杨复光令人取来几份文牒,竟然全是空白告身,不是中丞,就是御史,恰好八份,显然是为八都将准备的。
中晚唐之后,十二转军功爵制废除,为了激励士卒,开始大肆封赏有功将士。
大将能封王,节度使通常挂着使相名头。
到了如今,这种封赏更是烂大街,没多少含金量,但不是白拿,还要上交一批堂例钱,每人三百缗!
在这年头无异于一笔巨款。
前几年浙西王郢之乱,就是因为王郢等人立有战功,镇海节度使赵隐只加衔,不赏赐钱帛也就罢了,连衣粮都供应不全,王郢等人反而还要上交堂例钱。
王郢等人穷的喝西北风,一时拿不出来,索性兵变……
皇帝南逃成都,以郑畋为京西诸道行营都统,授以墨敕除官之权,以赏功勋之将士。
等于朝廷拿不出金银赏赐,干脆饮鸩止渴,大肆封官……
陈玄烈对这玩意儿没半点兴趣,都是一些没有实权的虚职,“属下留李师泰一营人马,凭都监驱使!”
不留下点东西,肯定走不了。
杨复光令人取来一对金镯,递给陈玄烈,“仓促之间无以为贺,此物略表心意,五郎乃守信之人,也罢,回汝州亦是上策,不过,你那三百骑兵须留下。”
这对金镯果然不便宜。
李师泰的七百人马,再加上华洪的三百余骑兵,陈玄烈能带走的只有六百余人……
一时间,陈玄烈也犹豫起来。
杨复光满脸平静,但平静中令人如芒在背。
上一个轻视他的忠武大将宋浩,已经被他送上了天。
回去,就要留下一千人马……
不回去,留在邓州实在没什么意思,完全是浪费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这两年应该就是自己最后的发育时间,一旦黄巢不敌各路大军的围攻,就会回返中原。
而黄巢之后,也休想消停,尸山血海就在前面等着。
“某一番心意,五郎不可拒绝。”杨复光举起手中金镯,神色永远那么平静,眼神也永远那么和善。
“多谢都监!”陈玄烈一咬牙,接过金镯。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眼下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李师泰是过命交情,不会背叛,除了五百蔡军,其他人的家眷都在汝州,不怕他们不回来。
而且自己迟早还会回来的。
围猎黄巢有巨大的政治利益,陈玄烈不可能放弃。
“去吧。”杨复光低下头,聚精会神的烧着纸钱。
“末将告退!”陈玄烈却并未松懈。
当初王淑公然顶撞时,杨复光也送了十几坛美酒过去,如今给自己送一对金镯子……
防人之心不可无,有王淑的前车之鉴,陈玄烈小心翼翼,回到营中,立即下令全军戒备。
士卒披甲而眠,斥候来回巡逻。
明暗哨也布了起来,一
第一百八十六章 时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