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
勾践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向吴国投降。
战胜了越国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几年之后夫差想要进军中原攻打齐国,伍子胥拼死进谏,却被小人陷害而死。
孙武在好友伍子胥死后,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公元前480年,一代兵圣孙武,在忧虑之中郁郁而终。
“公元前506年,孙武、伍子胥与阖闾共同谋划正式进攻楚国的事宜,孙、伍二人一致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在二人建议下,吴国暗中策反了原本依附于楚国的唐、蔡二国,两国纷纷派遣人质到吴国,盟誓共同攻伐楚国。”
“同年,吴军大举进攻,吴军乘舟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而行,直接向楚都进军。”
“楚国派军迎战,在小别山至大别山一带先后同吴军爆发三次战争,全都被吴军击败。”
“十月,吴楚二军在柏举对峙,吴国将领夫概率领五千精兵突袭楚军,击退了楚军将领子常所在的中军,使得整个楚军都出现了混乱。”
“吴军趁机全军出动,楚军大败而逃。”
“逃亡的路上,楚军埋锅造饭,结果被吴军追上,丢下食物就跑。”
“吴军直接吃了楚军刚做好的饭,继续追击,一路上连续五次击败楚军,直接杀到了楚都郢,楚昭王弃都逃亡。”
“此后,秦国不愿吴国做大,于是在申包胥的游说下派兵援助楚国。”
“兵力劣势的吴军面对秦楚联军疲于应付,连战连败,后方又遭遇越国进攻。”
“伍子胥认为吴军虽然战事吃紧,但兵力未损,可以一战。”
“孙武则认为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应该班师回国。”
“于是吴军班师回国,阖闾在吴国国都盛情欢迎了归国的诸将士。”
“在孙武的智谋辅佐下,阖闾时期的吴国一时成为霸主。”
“伐楚之战结束后,孙武拒绝了封赏,选择隐居于吴都姑苏附近,专心完善自己的兵法,最后终老乡间。”
李世民: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其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武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爷爷孙书和远房叔叔田穰苴都是齐国有名的大将军。
孙武的爷爷因为征讨莒国有功,被赐姓孙。
他出生的那天晚上,爷爷和爸爸孙凭赶回家中,给孙武取名叫武,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将门武业。
孙武八岁进入学校上学,在所有的课程当中,他最感兴趣的是六艺中的射和御。
为了学好这两门技艺,他付出了比同学们多好几倍的努力,很快就成为了同学当中掌握这两门技艺的佼佼者。
十三岁开始,父亲经常带着孙武到战场进行实地考察,这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
叔叔田穰苴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他见孙武天资聪明,志向远大,就把自己写的一部兵书书稿送给了孙武。
读了叔叔的兵书之后,孙武深受启发,决心写一部名垂青史的兵书。
在年轻时,他离开家乡,游历各国,寻求兵法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究军事战略。
后来,孙武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
他率领吴军与楚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军,为吴王阖闾称霸奠定了基础。
然而,孙武的军事才能引起了吴王阖闾的猜忌。
阖闾害怕孙武的威望过高,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于是开始疏远孙武。
孙武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便主动辞去将军之职,隐居山林,专心研究兵法。
在隐居期间,孙武写下了《孙子兵法》一书。
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军事思想,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理论,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武的思想强调以逸待劳、知己知彼、兵不厌诈等战略原则。
他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战略和战术的运用。
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军事家的推崇,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
孙武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