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李牧重新出山操持北部军务。
李牧在一番回绝后走马上任,并恢复了原来的坚守战略。
李牧的依然故我使得匈奴对之掉以轻心。
而此时赵军将士久久不得军功,求战意愿非常强烈。
李牧见时机成熟,加紧备战。
李牧派赵军在野外大规模放牧,诱使匈奴前来掠夺,又佯装败退。
最终成功吸引匈奴单于大举进攻,与赵军展开大战。
李牧运用奇兵和左右包抄的战术赢得大胜,接连攻取襜褴、东胡、林胡等部落,致使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进赵边城。
战国晚期的赵国,除匈奴外还有众多地缘问题。
一方面,西方的秦国扩张之势膨胀,与赵国摩擦不断;
另一方面,赵国与其东北方的燕国也战事频频。
赵悼襄王元年,赵国对燕赵战线开展人事调动,命乐乘取代廉颇的主帅位置。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赵国武将之间的内讧,乐乘被怒不可遏的廉颇率军逼走,廉颇则出奔魏国。
两员大将的离开迫使李牧承担更多责任,赵悼襄王二年,李牧接手了燕赵战线的主将职位,为赵国攻下了武遂、方城两地。
此外,李牧还以赵国相国的身份出使秦国,接回了在彼处充当人质的赵国太子。
短暂地执掌对燕作战后,李牧投入了赵国西侧的战事,成为秦赵战线的支柱。
此时秦国的东拓大业可谓势不可挡,赵悼襄王九年,秦国大将王翦进攻赵国,一连攻下了九座城池;
赵王迁二年,秦国将领桓齮率秦卒再攻赵国,斩杀赵国大将扈辄。
扈辄被杀同年,李牧被拜大将军,在宜安大败桓齮,逆转了赵国在秦赵战线的败势;
次年,李牧击退了秦国在肥的攻势,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李牧又化解了秦军对番吾的攻势,并对南方的韩国、魏国形成军事威慑。
赵王迁七年,秦国大将王翦再次兵临赵国,赵国以李牧和司马尚为主将抵御秦国。
李牧再次展现其军事才能,连战连捷,还斩杀了旧敌桓齮。
王翦在出师不利后使用了反间计,使赵王迁听信了李牧和司马尚心怀不轨的传言,进而致使李牧被赵王迁处斩。
李牧死后第二年,王翦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遂告灭亡。
“但偏偏李牧就是一个十分坚守原则的人,和征战沙场的武将一样。”
“因为长期远离朝堂和国君,在边塞作战一切都得依靠他自己的运筹帷幄和独断自决。”
“可以说,在抗击匈奴时,李牧自有一套方法。”
“抵御匈奴的时候,李牧有时候会实行保存实力,伺机而动的战法,但是这一战法为国内人所猜疑。”
“赵王也下令让李牧出战,但是李牧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他认为此时不适合出击而坚决不会出击。”
“可见,李牧是一个多么固执又有个性的人。”
“如果是出战,他也需要君主确保满足他的出战条件,否则还会称病拒绝赵王。”
“这样的性格虽然会招致赵王的不满,但是毕竟赵王还是比较开明的,然而之后的两任国君却是实打实的昏君。”
“这就给了秦国离间李牧和赵国的机会。”
“当赵王命令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的时候,李牧考虑到赵国的安危。”
“为了这一大局,宁肯放弃自保的机会,也还是拒绝接受这一命令。”
“赵国的历代君王中,赵武灵王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国君。”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推进胡服骑射等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让弱小的赵国起死回生。”
“之后的赵惠文王虽然没什么太大的作为,但是也算是成功守业了。”
“但是到了赵孝成王的时候,国风日下,而李牧恰恰就是生活在赵孝成王时期。”
“这一时期,昏聩的赵孝成王重用的是朝廷中的奸臣,忠良之人在朝堂中反而被逐渐边缘化。”
“这段时间,赵国国内的秩序十分混乱,因为其他的诸侯国也都在谋划着扩大自己的领土。”
“在和其他诸侯国的外交过程中,赵国很容易相信这些诸侯国。”
“赵国因为有过不少兵变的前
第520章 安边定策李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