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尾解绳子,闻言只是笑嘻嘻地摇头不语。刘老大暗赞他谨慎,看了陆大红一眼,见陆大红点了头,方接口笑道,“这要看从前是多久以前了?买活军起来以后,逐渐就多了,都是运盐的,不过今日这船也算是多的了,往日都没这样多的。”
几人一面说着,一面便超过了前方的船只,先进了泊位——这倒不是出于尊卑的考虑,而是主事人几乎都在这里,要提前下船以便安顿众童。黄大人下船后只微微一晃,便习惯了陆地上行走的感觉,他暗中窥视,见那群私盐贩子前几步倒都有些东倒西歪,唯独陆大红脚步依旧轻快,心下不禁有些凛然,暗道,“买活军内定有高人,这陆大姐功夫很好。”
从码头往上,便见到一种全新的材料,台阶都是深灰色的,坚硬无比,不像是青石台阶,沾了水汽便觉湿滑,黄大人跟在陆大红身后拾阶而上,游目四顾,只见码头几乎全被翻新了,想来便是衢县这里传说的‘水泥’。身后还听到刘老大的惊呼,“不过一个月,这就全造好了?那路——”
“不就十几里吗,又是交通要道,当然已经修好干透了。”远处有人边说边走了过来,一样是陆大姐式的买活军女娘——高、壮,嘴皮子利索,话声又快又清晰,透着精明强干的劲儿,“总算到了,车房都已经备好,走,快上车了,热水烧了一锅又一锅,刀也磨快了,就等着你们来下锅呢!”
这自然是在开玩笑,但黄大人听说,心中还是不由一抖,眺望那女娘来处,果然见到十余辆马车在远处等候,若是挤一挤,一辆够坐十几个女童的了。
天快黑了,众人也顾不上说什么客套话,陆大红掏出名册递给来人,买活军这里来接应的男女各半,几乎个个识字,而且视力也很好,接过册子快步走到码头上,按名字点到,一船的女童都勾销了,这边便上车送走,那马车在水泥路上奔驰起来,风驰电掣,便如在修葺得极好的官道上一般,甚至只有更快。黄大人眺望了许久,不由说出口道,“十几里路,怕不是半个时辰就能打个来回?”
“差也差不多。”他身旁不知谁应了
句,“路好了,货就运得快,船就要得多,这些天全衢江的船几乎都来了。”
果然,原是因此,黄大人心中一个疑惑便解开了,刚才他还在想着,船多了,人货过不来也是无用。他不由回头看了一眼,见有个买活军正和小佘说话,小佘不断挠头,仿佛有些犹豫似的,他父亲也走了过来参与谈话,过了一会,小佘欢欢喜喜也跟着走到岸边,汇入他们的队伍中。
“陆大姐,我爹答应了,此后我便跟着你们干!”他开心地说,“至于那船,我爹回村找我二堂弟来撑也是一样。”
陆大姐笑着说了句,“说不准你二堂弟也到我们这里来扛活了呢——”
她又宽慰小佘,“无妨的,不论如何,撑船的人总是能找到,你在我们这里上学又不是没钱赚,以后找份好工作,赚得决计比撑船要多。”
小佘显然也是这般想的,一样都是赚钱,在此处还能上学,他便更是快乐得多了,竟对黄大人笑道,“黄老爷,说不准我们还是同学呢!”
黄大人对买活军的扫盲班也是有所耳闻,他并不排斥上课——锦衣卫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打探情报喽,买活军若肯让他去上课,他是一定会去的。而且内心深处,他也很有几分雀跃:若小佘不能和他同学,那么他和小佘谁强便永远也得不出结论了。
不过,他大部分心思还都在计算着别的,从刘盐贩的话来看,他们一月前离去时,这条路还是烂泥塘,一个月修十几里的路……这速度、这速度……
黄大人很快便登上了马车,这马车倒是没什么不同的,是这一带流行的样式,在水泥路上跑着,比官道上要少了些许颠簸,但一旦速度提起来依旧算不上舒适。——如今京城中都还有人使用牛车,便是因为牛速度虽慢,但却要更稳当得多。
速度倒是真快,从风声听来,比修葺得最好最牢固的官道,跑得还要更快几分,不消一刻钟,便眼见着前方灯火朦胧,许县的城
67 黄大人好奇起来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