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闲空,补给之后就要再度匆匆上路——而且,能近距离浏览一番,已经是友善的表现了,麻林地的土著怎么可能容许洋番来摆弄他们的圣地船坞?
“这里大概是整个东非最文明的地方了。”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存在,他们没有去埃及补给,因此无法见证埃及行省的开化程度,不过,麻林地的人民还是给旅行者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欧罗巴人对非洲的印象是直接而刻板的:黑色的人种、原生态的,几乎不能完全遮蔽身体的服饰,稀疏低矮的泥砖建筑物……基本上,只要一离开马里帝国和黄金海岸,这几种印象可以涵盖他们经过的所有港口。而且,这些港口的秩序也完全依赖当地的白人维持,黑人们如果不是被白人管理着,就几乎完全不能沟通,既不会做买卖,也不会出来和他们见面,在岸边一看到船只,就纷纷躲往密林里,完全拒绝和航海者们打交道,理所当然他们也没有值得一提的船只。至于说王国、文字、历史、城市,对原始部落要求这些,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了。
但是,麻林地这里是不太一样的,麻林地是一个由黑人国王管理的城邦,它已经有点城市化的样子了,至少有了一些石质和木制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明显可以看出有奥斯曼帝国,或者是东方古国的特征,暗示着它是由这两个国家的旅行者指导建成的,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城市居民不少,而且其中识字的人很多,政务也较有条理,甚至旅客们还在巷子里发现了一所学校——这实在是太罕见了,一所任何人都能来就读的社区扫盲学校!
“这再正常不过了。”
水手史密斯反而司空见惯,他笑着说,“买活军的船队在这里停留了四年之久,不建几所学校是不可能的。买活军最喜欢的就是散播知识——越往东走,你们就越能品尝到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买活军不收取代价,传播各种各样珍贵的知识,信息的交换速度,会让你们大为吃惊的,哪怕是买活军治下的一所小城,文雅的程度也要远远超过梵蒂冈!”
他的论断当然非常的冒犯,但是,不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因为迄今为止,学校在欧罗巴大陆也仍然是非常罕见的东西,贵族们都是通过一对一的家庭教师来学习知识的,此外,教堂也承担了有限度的扫盲工作,再往下就只能指望教会学校和教会大学了。面向平民,不收取任何学费的学校,在欧罗巴是从未存在过的东西,麻林地的一所小学校,让他们感受到了东西文明之间的差距。
总的说来,这一路东行,他们所感受到的文明的辉光,都和买活军有关,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和想象中差别太大的景象,锡兰、苏拉特,都和他们想得差不多,是掩映在南亚密林中的小城市,这里的土地非常富饶,庙宇也光辉灿烂,但土著居民的开化程度只是比非洲稍微好一点点罢了。
欧罗巴的船只是一路把文明带进非洲土地的,这一点可以确信无疑,如果没有殖民者的船只,非洲的百姓组织程度甚至低到无法维持一座港口的运转,在锡兰和苏拉特情况也差不多——当地的农业非常粗放,种植业也完全不能规模化,殖民者们前来,把组织开垦种植园的经验交给当地的大贵族,和他们合作贸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文明的散播——也是因此,东印度公司才得到了莫卧儿帝国的欢心,因为他们的到来,毕竟是让统治者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这样,麻林地直接航向锡兰,在锡兰停留补给之后,则直
810 怀疑的种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