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64 夜不闭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知道自己被卖到建新去了!你说呀,现在到处都在开矿,人手哪里来的?不要一直抓人去填补的?这些州县的老父母,也不敢直接往买地卖,不就是卖到远番去了?还有鞑靼那边好像也有矿,更远了说,买地的虾夷地,不但开矿还缺人种地呢!现在江南比从前七八年都要太平,为什么?就是因为开始往出倒腾人,这牢里常年开始流行瘟疫了!”

    这都是那些接受州县辎重的厢军,和当地人套磁儿打听出来的,众人你传我,我传你,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一脸凝重,嗯嗯连声,顺带着连前些年的纷争都了解了,原本在京城还真不知道:“哦哟,买地取之江道之前,之江道,我们江南道,乱来兮的!那些流民,蝗虫一样,来一趟乱好多天,还凑成帮派团伙在街头呼啸而过,动不动就打群架,百姓们一听到风声只能关门闭户,县里那些衙役,一点办法没有!有个儒生叫黄德冰的,还在报纸上写信,叫六姐出面来管管!”

    “好了么,现在凡是闹事的,全都抓起来!牢里关了能不能出来,都不好说的!哪怕是小罪也好,进了牢房得不得瘟疫,那就是听天由命了!往昔,那些老父母,抓了人又没他们什么好处,还要加派人手看守牢房,现在呢?把人一卖,大概总有些好处的!再加上买地也严管迁徙流民,不许滋事,也放了话说,那些聚集群啸,扰乱治安的流民,就是到了买地也不接收!

    这些人没了靠山,岂不是要把皮紧起来了,就是本地的百姓,也更加规行矩步,生怕被抓住错处,一收监就和家里人天人两隔了!我们这里,倒是重新有点夜不闭户的味道了,便是那有世仇的人家,见了面也都是笑笑的,不敢起什么纷争,就怕两家人争吵起来,对方倒霉不要紧,自己也跟着倒霉,那就笑不出来了!”

    连本地的人家都是如此,这些外地的厢军,就算原来是班长又如何?十成十是要被卖到矿山去做苦役的了。且不说这话是否真假,总之对于厢军营的军纪,是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现在这些厢军别说滋扰地方了,自己玩牌都不敢,先先后后闲来就是看书评讲,别说,还有很多大老粗,在这么多年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斗破乾坤》这样一度红得发紫的话本,并且新发掘了一个爱好,一门心思投入进去,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这些爱看仙侠玄幻话本的人且不说,鲁老二等人,看的都是买地有而京城没有的书,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菜根谭》类书籍,以及《旧事新评》,这样把流传已久的故事,按买地的风俗和倡导进行新点评的书籍,他们越发是认识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买地,那里通行的规矩和民风,与京城实在是截然不同,颇有点儿光怪陆离的味道:要说新呢,也不完全新,一些敏地的担忧,在买地似乎也还是存在的,比如说人口拐卖,京城妇孺单独出门,都怕被人拍了去,这接近买地的所在,也有被卖到新番地去做矿工的恐惧,至于在买地生活,犯罪要去挖矿似乎也是很普遍的担心。这么看买地的百姓也不能完全安居那,也不是神仙日子。

    可要说旧呢,那就全然不是这码子事了,买地这里,和敏朝不同的认知并不仅仅是一个孝上,于男女之事,邻里之间的道理,也是截然不同,对一些老故事,看法简直让人咋舌:比如说《董永遇仙记》,也就是俗说的‘七仙女嫁董永’,还有《牛郎织女传》,都被买地所鄙薄,假借六姐批注,或者以当事人自己的说法,认为故事本身的逻辑散漫,而且存在被美化的犯罪事实。

    譬如七仙女嫁董永,所引用的故事版本,是说董永卖身葬父,孝顺感动思凡仙女,仙女下嫁后和董永男耕女织,后被天帝发现,被迫分离。批注中痛批了本文逻辑,认为所宣扬的孝本位逻辑罔顾事实,妄想自己因孝顺感动仙女,实则女子即便赞赏孝行最多也是赏赐金银珠宝,并指以旧社会农民的贫苦程度,男耕女织连饭都吃不饱,更勿论应付劳役。这传说只是为了麻痹男性,只要孝顺便什么好处都有了。实际上,孝顺父母这完全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别人哪会因为孝顺多给他一分钱云云。

    再有《牛郎织女传》,所用的也是晚近流传的牛郎为金童转世,受金牛星下凡托生的老牛指点,去偷了下凡洗浴的仙女衣饰,又前去解困,因此得到织女青眼的故事版本。买地的批驳则指出仙女下凡必洗浴,属于创作者低俗趣味的反应,且牛郎偷

964 夜不闭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