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水囊递上,道:“这是你女儿给你的。”
李承乾接过暖手袋,双手揣在袋子上,抬首看着蓝天道:“父皇,儿臣恐怕要发起一次远征。”
李世民的黑发带着些许白发,长出一口气,闭上眼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舅舅与母后交代了话语之后也离开了,李承乾独自一人坐在太液池边,依旧看着手中的卷宗。
大唐又要打仗了?
这是长安城坊间的传言,今年伊始朝中就派了两位大将军离开长安,前往西域,如今派往西域的将军与官吏越来越多,朝中还要建设安西四镇,这无疑是给了一个信号,大唐又要打仗了。
也有人认为大唐不断向西域派出将军与官吏是防备吐蕃人。
更有人反驳了这个观点,现在吐蕃的内部都自顾不暇,吐蕃人不会打西域的主意。
王九思走在安邑坊的街巷上,一路听着周遭人们的议论,在这里居住的多数都是官吏,住在这里的官吏也都在说着关于朝中的事。
乾庆一朝已有十年了,贞观之后,是变化最大的十年,对长安城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王九思来到自家门前,见到裴炎正在煮着饭食。
正巧自己也还未用饭,王九思道:“在下买了些许羊肉。”
裴炎点头道:“那就一起用点饭食,多了午时还要去朝中忙碌。”
“嗯。”王九思点头,将自己的羊肉拿了出来,两人坐在一起。
炉子上的锅中煮的是米粥,米粥很浓稠,倒是粥香浓郁。
裴炎道:“这是辽东运来的米。”
王九思喝了一口粥,道:“听说辽东连年大丰收,洛阳的粮仓都要存放不下了。”
裴炎:“嗯。”
如今的情形是洛阳一边在存粮,也在一边使劲地消耗粮食。
还有不少粮食正在运往关中,如此一来关中与洛阳其实消耗着辽东的绝大部分的米粮。
根据司农寺的奏章来看,辽东田地广袤且肥沃,而人口又不多,因此绝大部分的粮食都随着运河南下。
而关中与洛阳人口稠密,倒是可以消耗粮食。
裴炎道:“辽东的粮食很便宜,斗米或许只要二三钱,但运送到洛阳就是斗米八钱。”
王九思吃着粥,低声道:“听闻今年中书省又多了三位中书侍郎?”
裴炎道:“嗯,如今中书省有十一位中书侍郎了。”
将锅重新端起来,就将炉子放在屋外,炉子的火任由它烧着,若别家要用炉子,也可以直接拿去用。
住在安邑坊的都是官吏,邻居几家相处也都和睦,偶尔还会有人因政见不合打起来,这也是正常的,也都习惯了。
乾庆一朝与以往不同,皇帝总觉得官吏不够用,如今一度将中书侍郎增设到了十一人,连年如此往后中书侍郎恐怕会增设到三十人,五十人?
现在看来,大有这种架势。
地方官吏不够用,是一个现状,朝中官吏不够用也是一个现状,皇帝需要的是有能力的臣子,连年科举筛选下来的,依旧有参差。
裴炎一想到兵部还有一堆事要办,简单用了饭食便与王九思一同去了皇城。
太府寺与司农寺的职责大致上是一样的,不过在皇帝的调整下,籍田,农监,仓储都是太府寺在主持。
反倒是司农寺只管作物培育,如今的皇帝一直在改制三省六部九寺。
就如现在的中书省,中书省在任的文官一度达到了六十余人。
再一想,这些事都与自己无关,裴炎来到皇城便径直走入了官邸,处理今天的公务。
今年的休沐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几天,朝臣们早早就回来忙碌。
乾庆十年,上元节刚过去,又有一车车的银钱从皇宫拉了出来,从春明门朝着洛阳而去。
皇帝下旨,命牛进达大将军领三千兵马前往西州,命左领军大将军薛仁贵带两千兵,前往庭州。
皇帝又一次向西域增派了兵马,这已是今年第二次了。
而就在上元节结束后的半月,小勃律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慕容顺的胡商带着一伙兵
第四百九十一章 官吏成群-->>(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