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章 江衍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建国后,国内的丧葬文化逐渐受到外国的影响,但仍旧依旧保持着土葬的习俗。

    当下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就算是城里人也通常会选择将尸体送回老家下葬办席,至于没有老家的便会在自家停灵,办完酒席后再葬在郊外买好的墓地里。

    五十年代初期宣传过一段时间的移风易俗,倡导树葬和海葬等等较为新潮的丧葬方式,但效果可想而知不会太好,连后世人都无法完全接受,更别说如今。

    转折点出现在56年,一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们推行火葬,不保留遗体,只保留骨灰,不建坟墓。

    他们以身作则,从上到下,各大城市纷纷响应号召,建立了火葬场,后来改为殡仪馆。

    文革时期,封建旧俗被批判,有些地区连葬礼都不能举办,各个省份的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响应火葬的政策,这种丧葬形式得到蓬勃发展。

    光是66年这一年,市里就多出了3个殡仪馆,按照规模分为“5个人、5亩地、5万元”的“三五场”或“8个人、8亩地、8万元”的“三八场”。

    怀安殡仪馆在市里规模比较大,是三八场,因为工作性质特殊,里头的工作人员经常与死人接触,在旁人眼里意味着沾染晦气。

    一般人都不乐意来,乐意来的胆量也不一定大,所以殡仪馆员工的工资开得很高。

    而且这年头能拉到殡仪馆举行葬礼的家庭都不缺钱,通常都会给里头的人发个大红包。

    尤其是有人不想让家人的骨灰和别人的混在一起,要抢烧第一炉的,给的好处费相当不少。

    时不时能拿到外快加上原本的工资,殡仪馆的员工一个月拿的钱能抵得过普通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走到小路尽头,只见门前挂着金属牌匾,用行书写着“怀安殡仪馆”几个字,旁边的门卫室里空荡荡的,不见人影。

    步入殡仪馆内部,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烟囱,房屋简陋但设施齐备,拥有一间火化室和一间告别室。

    后面伫立着座小山包,墓地就圈在阳坡上,举目望去,能隐约见到碑石林立,松柏

第69章 江衍序-->>(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