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则是带着文武群臣一字一句研读《祭侄文稿》,天幕停留时间太短,这可是集合十多位大臣之力才完善出来的。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房玄龄:“今岁乃乙丑年,按照朝代歌推算即公元629年,戊戌年在九年后……六十九年后。”
长孙无极:“或者是129年之后。”69年后说不定还是陛下的儿子在位,陛下的儿子是谁,那是自己的外甥啊,可不能给外甥埋藏隐患。
杜如晦也道:“定是129年后。”
太子李承乾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聪明仁爱,深受满朝文武爱戴。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爱屋及乌,我们陛下可是太宗,陛下的儿子怎么可能有问题!
“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
颜师古喃喃自语道:“这不会是臣的子孙后代吧……”
唐朝是科举制兴起发展之时,各项制度并不完善,比如唐朝的科举便没有糊名,批阅试卷的主考官看到自己认识的人难道会不给个友情分,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定是父祖辈在朝为官或在野为贤,寒门庶族想要出头太难了。
合理推测,这颜真卿可能是自家后代,或颜氏旁枝后代。
群臣都看向颜师古,颜师古却无暇他顾,盯着后面的语句——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
“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先后被杀。”
颜师古不自觉的流下了眼泪,这若是自己后代,颜氏岂不是一朝倾覆!
都说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经过南北朝隋唐的朝代变迁,这些世家却能始终保持立于朝堂之上,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证明。
世家之人对于皇室可能没有多少忠诚,但一旦威胁到家族的延续,便触怒了他们的底线!
颜师古不知道的是,几乎所有世家都给大唐陪葬了,虽然是被迫的。
李世民怒道:“不忠不义之人如何能立于朝堂之上,后世的皇帝没有脑子吗!”
李世民恨铁不成钢!
《祭侄文稿》给安史之乱前的唐朝带来了不少波动,虽然其中没有提到当世在位的帝王,也没有提到叛乱的贼子是何人,但是,从字里行间抠出来的信息
7 文字起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