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钧,如今被封为安王。
收一个皇子做徒弟就已经够麻烦了,若是再收一个皇长子,谁知道以后会有多大的麻烦。
延平帝挥挥手打断他,说道:“你放心,朕不会像父皇那般,你教导钧儿两年,朕就会册立他为太子,让他临朝观政。”
杨正山闻言,心神一阵震动。
延平帝能对他说这些话,足以看出延平帝对他的信任。
这让他之前对延平帝的不满立即就消散了不少。
其实延平帝也不是没有恼过杨正山,去年辽东大旱,流言盛行,说他这个新皇无德,而杨正山在重山镇却盛传仁德之名,他听了之后自然会觉得难受。
但延平帝也只是气恼一时,流言平息之后,他每次用银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杨正山的好。
因为他这半年来用的银子几乎都是玻璃作坊赚来的。
饮水思源,若不是有玻璃作坊赚来的银钱,他和朝堂根本就无力赈济辽东的灾民。
所以每次从他的内帑中调用银子,他都要感叹一句靖安侯与国有功!
“钧儿和玄儿交给你教导,朕也放心,你就别推辞了!”
延平帝望着杨正山说道,杨正山居然从他眼中看到了些许真诚。
“臣遵旨!”
杨正山还能说什么,只能接下了这个差事。
从皇城中出来,杨正山就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的倒不是收安王和代王为徒的事情,而是关于神阳教的事情。
延平帝既然说了要立安王为太子,并且不会像承平帝那样瞎搞,那他收两位皇子做徒弟也就不是什么麻烦事了。
朝堂上的臣子为何不愿意接近皇子,不就是怕以后出现皇子之争防止被拖下水。
不过就算是立了太子也不保险。
别忘了之前就有个废太子。
反正不管如何,延平帝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杨正山若是再拒绝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索性杨正山也就顺其自然,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眼前的事情还是神阳教比较重要。
只是他对神阳教的了解太少,短时间内也想不到对付神阳教的好办法。
不过他对周茂所说的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来掌控江湖很感兴趣。
他可没有忘记当年在濡河码头,那么多高手想要取他的性命。
虽然那是他故意引诱那些高手动手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江湖武者对朝廷的统治有一定的威胁。
屁股决定脑袋,杨正山身为大荣的靖安侯,自然要为大荣朝廷的统治考虑。
一群可以肆意施展武力的武者,无论是对官府还是对百姓都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设立一个衙门用来约束武者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是约束还不够,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引到武者为朝堂效力才是约束武者最好的方法。
而当初承平帝颁布的限武令只是一道枷锁,其实现在也可以在这道枷锁上做做文章。
回到府邸之后,杨正山立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一份奏折。
他在奏折中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宗门等级制度,即按照宗门的实力和对朝廷的贡献将宗门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宗门,一等为最高,三等为最低。
宗门宗主可以赐官身,拿俸禄,当然只是虚职。
朝堂对不同等级的宗门在招收弟子数量、税赋、产业等各方面做出不同的限制。
第二,设立武道学院,也可以理解为官办宗门,接受宗门弟子进入官办武道学院修炼,同时可以从民间招收天资出众的武者进入武道学院修炼。
武道学院可以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亦可以为朝堂培养更多的武者。
第三,建立武者监督机构,也就是周茂提出来的掌控江湖的衙门,专门负责监督宗门势力,打击武者犯罪,同时也负责监控江湖。
按照杨正山的想法,武者监督机构不能像刑部的镇武司和大理寺的武直处那样,只是一个在京都的机构。
他预想的武者监督机构是要下放到各省各府,最起码每个府都要设立一个衙门,监管一府之地的武者和宗门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