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还请二郎指教。”
谢承让笑着道:“我们只是闲谈,五郎莫要这般,不然我也不敢说了。”
夏子乔这才跟着笑起来:“都听你的就是。”
谢承让点点头继续:“我觉得可能两者都有,借势是借了贺檀和王晏查案的契机,至于顺应朝廷政令,是刚好赶在朝廷在大名府打开坊市之时。”
夏子乔道:“那……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再怎么样,她也只是在大名府,大梁有多少商贾?就算这几年赚了银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都没了。”
这样的人,他甚至都不愿意伸手对付。
谢承让摇头道:“我的意思是,她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得。一个女子能顺势而为,我们为何不可?”
“莫要小看局势,大局的变化就是契机。我说让五郎提醒亲朋瓷器的买卖,就是这个意思。为何那谢氏急着要将瓷器带去榷场?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一笔大买卖。”
“她用石炭代替木柴烧窑,烧出的陶瓷器必然价钱低,这样的东西翻一倍、两倍卖给藩人,就足够她赚的。”
“低廉的陶瓷器,卖的是藩人的寻常人家,可想而知能卖出多少。”
“打开榷场,就有了正经的贩卖渠道,不用担风险贩卖私货,也就少了上下打点的银钱,不用再选昂贵精致的货物买卖,卖去藩国的东西必然有所变化,顺应这个局势才能赚得更多。”
夏子乔明白了:“你是说,不要盯着贵重的瓷器,可以做一些寻常百姓能买得起的瓷器,带过去贩卖。”
谢承让道:“能赚些银钱,此其一。不让她一家独大,此其二。万一让她在榷场做出名声,旁人想要插手就不容易了。”
夏子乔思量着谢承让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还有,”谢承让道,“大名府可以做小报,汴京自然也可以,汴京又是人才汇集之地,只要多花心思必然能做好。”
夏子乔更来了兴致。
“不过,我不建议五郎去做,”谢承让道,“汴京书院众多,难保会起争斗,五郎只要多寻几个人谈论此事,再找人从中推波助澜,自然就能成。”
“撰写大名府小报文章的那些人将要
第306章 出主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