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是系统所为?故而随口敷衍,胡扯村店是自己背后大东家请高人修缮。这种货柜也是对方提供。三言两语之间叉开话题,指着货架上的罐装盐:“李伯,您老看,这里面陶罐装的就是那极品雪花盐。晶莹剔透,没有杂质,绝对极品中的极品。”
“唔!”李老头这才回过神来,定睛看去时惊呼。在透明水晶柜中,罐装的盐巴的确又细又白。目光一转又看见粮食,酒水,甚至是刀剑武器等,不禁连连,倒抽凉气,也变得瞠目结舌。
“韩小子,你……”李老头用惊疑的目光打量着韩锐。
“老人家,挨了顿打,时来运转,从此我发达了。”韩锐打着哈哈,继续敷衍,再次直奔主题。
“水泊附近不安全,李伯要买些什么,跟我说就行。”
“好好好,这盐价格几何?”李老头连连应声,随即叹了口气:“要是太贵了,我等穷人吃不起。”
盐,是人们生活中并不可缺少的,在古代是硬通货。明朝时期才普及晒盐法,宋朝还是土煎盐法。由于获得的方法比较落后,产盐数量少,杂质还多。只有沿海地区盐价才比较低,其他州府地区官盐价格很高,几十文一斤,质量还差。而货架里面的雪花盐,非达官显贵吃不起。
“这下面标牌上不是有价格吗?”韩锐下意识回应。
“哪有?除了货物,啥也没看见?”李老头满脸诧异,目光怪异地看着韩锐:“韩小子,是你忘了?”
“没看见?”韩锐瞪大眼睛,很想甩脸说巴掌大的一个牌子你看不见?随即他恍然警觉,货物前方的标牌莫非店主能看见,名称,零售价,顾客是看不见?所以这个老头才这种古怪的表情?
“哦,你瞧我这记性!真给忘了!”韩锐呆愣不过片刻,听到李老头的话,扭头看了看货架。假惺惺地一拍脑袋,满脸尴尬,笑着叉开话题。
“多少钱一斤?”李老头问道。
“这盐不贵,只需四十文一斤。”韩锐本来想根据标牌上的二十文一斤来报价。可话到嘴边时顿了顿,下意识的临时加价,伸出了四根手指。
“甚么?四十文?”李老头惊呼,满脸不可思议。
“没错,四十文。”韩锐面不改色,再次强调。之所以翻倍加价,无他,是因为他知道盐的价值。
因为官府剥削百姓,各地官盐价格很高,底层民众又不得不买。因此也滋生出许多私盐贩子。靠着暗地里走私卖盐,来获取暴利。所以水浒中好汉大多都贩卖过私盐。像货架中这种极品好货,一斤上百文甚至数百文都有可能,如今仅仅是四十文,低廉价格跟白菜价差不多。
“是李伯您,别人都是六十文起步。”韩锐张嘴便是恭维。
果然,李老头听到这番话很受用,又是唏嘘感慨:“这种极品好货,六十文一斤价格都低了!”
(两宋时期,民间流通的货币是铜钱。一贯钱,北宋末年是770文,本文取用整数,为1000文。一贯钱等同于一两银子,但银子购买力更强)
“不说这个,您老要多少?”韩锐笑着问,心里却琢磨着这盐有搞头,唯一缺陷就是数量太少。
“十…不,买上三斤吧!”李老头想买十斤来着,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太占便宜,便尽量少说。
“行吧!李伯,来这里取货!”韩锐连连点头,也有些小激动,请李老汉来到收银柜台,进行买卖。
本来正常的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第四回 第一笔生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