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程建功!”
“幸会!我是刘培文!”
“你就是刘培文!”程建功眼睛忽然就亮了,“我听德宁说,你也是咱们燕大的?你是哪个系啊?”
“我?我不是学生,我就是档案室的临时工。”
“临时工好啊……不是,我的意思是,不是学生,岂不是永远也不会毕业?”
程建功拍了拍刘培文的肩膀,豪迈地说,“加入我们吧!”
原来程建功曾经参与燕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的恢复工作,做过一个叫未名湖的刊物。
只可惜,未名湖这本刊物,从79年做到80年,出了四期内容,就草草收场。
明年程建功就要毕业,文学社虽然还有不少热爱文学的同学支持,但是有文学创作功底的人却不算多,一直想推动未名湖这本杂志再次恢复的程建功,仍旧不愿意放弃这份努力,所以力邀刘培文加入文学社,主要还是想借此提高文学社里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刘培文听了程建功叙说,只说要考虑考虑。程建功还想再说,座谈会却马上要开始了,大家只好各自落座。
主持会议的是杨墨,她开篇所讲述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介绍了一下今天的嘉宾。
这场座谈会,受邀参会的人有二三十位,除了作家、评论家,就是各个杂志社的一些资深编辑,另外还有一些文艺界的人士。
这其中,最吸引刘培文注意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王濛,这个不必说,知名的大作家,也是国内一直倡导对文学进行创新和变革的旗手。
另外一个是一个导演,叫做谢非,是从几年前开始崭露头角的新一代导演,目前还没什么说得上的作品。
杨墨在介绍这两位时,都主要介绍了他们与西北边疆的文化关联。
王濛是曾经下放在那里,生活过很久;谢非是两年前刚刚跟人一起指导了边疆题材的电影《向导》。
简单强调了一下这次《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座谈会的意义,杨墨就开始请在座的评论家和作家们发言。
可是说着说着,刘培文就开始发现不对了。
有的评论家虽然认可这部作品,但实际上对这篇作品还是持有自己的意见的,或者说,人家参会就憋着来发表这
第25章 座谈会现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