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章 设备本土化及升级(感谢风流长笛的打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苏依依说:“东哥,你这样天天住在工厂,太辛苦了点吧。”

    杨文东拿起肉包,吃了一口后说:“没事,其实和家里面也差不了多少,我工作还能方便一点。再说,之前住了十几年的寮屋了,现在可是比之前要强千百倍了。”

    “话是这么说,只是现在伱是老板,也没必要这样做了。”苏依依笑说:“还是要尽快找一个会英语的人才才行。”

    杨文东摇头笑说:“这会英语的,一般更倾向于去洋行、再差一点也是贸易公司或者一些大的工厂,我们这种小的,有点难找啊,而且你还想让人上夜班。”

    50年代的香港,很多方面也算是思想比较守旧的,有点学历的人,都是倾向于去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小公司想招人才还是有点难的。

    而会英语的人才,特别是能够自由交流的,这种就是洋行都抢着要,毕竟,整个社会是普遍学历偏低的,能够认识汉字看懂报纸的,都算学识精英了。

    赵立明问:“多花钱也招不到?”

    “多花钱人家可能会把你当骗子。”杨文东笑了笑,说:“当然,也不是说招不到,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没那么快的。”

    就是后世内地那么多人才,有时候很多企业想招人也得等很久,那还是在通信大爆发的时代,现在的香港,不是大公司,想招人才都是很难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

    有点像80-90年代内地的小破的私人企业,跟外企与国企抢人才一般。

    林浩宇想了想,问:“东哥,要不在家里装个电话不就行了?”

    “家里是可以装电话,可号码不一样。”杨文东摇摇头说:“我也问过电话公司了,同样的号码,是可以有几个分机,但距离方面是有限制的。”

    这个时代自然不存在什么呼叫转移技术,只有一个小范围内,多个电话共用一根线;

    理论上香港电话公司也是可以将公司的线也接到自己家里,但人家可能不会为了你一家这么折腾。

    又或者有一些其他技术的原因,对于通信,杨文东也是不懂,更何况这还是50年代的通信,估计华为的工程师穿越了都可能是一脸懵逼。

    苏依依说:“那我再去多找几个报纸投招聘信息吧。”

    “嗯,其实也无所谓,昨天晚上我与罗伯特联系过了,他又下了一大笔订单。”杨文东笑了笑,说:“而且以后,没什么特大紧急的事情,他都会通过航空急件的方式向我们下订单。

    今天晚上开始,我也不用在这边执勤了,以后美国那边就算有急事,罗伯特也会在夜里打我的电话,我再单独按照他的工资,给他付加班费就行了,偶尔一次也没多少钱。”

    “那可就好了。”苏依依笑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不过招聘的事情还要继续,我们也迫切需要懂英语的人。”

    “嗯。”苏依依答应下来。

    早饭很快吃完,赵立明说:“东哥,美国3M那边下了多少订单?”

    “60万,他们是希望我们在圣诞之后就能送到美国。”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60万?”赵立明连忙说:“这不可能啊,我们现在就算拼命加快速度,最多一天也才1.5万。”

    杨文东点点头,说:“我知道,所以我也拒绝了,其实就算来得及也没用,这还只是加州小部分地区的需求量,如果我们能短时间来满足加州的需求,3M肯定也会想着立刻去其他州。”

    这种一眼就让人喜欢的商品,本身还有着能够提高办公效率的作用,属于有益的生产资料类型,一旦出现,必然爆火。

    原先历史上的3M在发明便利贴后,也都面临着生产来不及的局面;香港这边怎么着也都会来不及的。

    因此,对于产能在初期不太够,他反而不急,就是2010年的苹果也花了几年时间才解决产能问题,越是这种时候,他越要稳住,一步一步的将事情做好,千万不能出质量问题。

    赵立明说:“东盛那边昨天告诉我他们仿制的设备即将完工

第87章 设备本土化及升级(感谢风流长笛的打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