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产出口感不错的豆类果实。最重要的是,它们和禾本植物能进行轮作。”
“有了荚豆改良土壤,小麦就有了播种基础。”
小麦!
面条,饼,包子,油条!
周异赶紧问:“我们这里能种小麦吗?”
“能。”
铁马斩钉截铁地说:“小麦对环境有不低的要求,本地有大面积的沙土,结构不良的土壤会造成减产严重,并且可能导致病变,但大量的肥力能够弥补这一点。火山灰和粪便能够提供足够的有机质肥力,荚豆提供氮肥。”
“经过沙鼠们的努力改良,地下水道已经打通,绿洲带的土壤在逐步恢复。那边的各项数值,我都已经检测过,不论酸碱度、土层、磷钾等达到了可种植小麦的基准线。”
“我记得您很早就说过,想要小麦。但当时条件不成熟,所以我拒绝了。”
“现在所有条件都已经达成,我们可以种小麦了。”
周异一时有些五味陈杂。
谁能想到,种一片麦田会比干掉一个领海主还难。
周异深吸一口气:“那就种起来。”
“是。”
铁马又讲道:“不过沙港地区没有麦种,我想和铜牛去一趟农业专精的机电城市「农务市」,它们有培养匹配各种环境的改良种。”
“如果要在这里第一次种下小麦,种子质量本身最好高一点。就是那边的种子,要比普通的贵一到两倍。”
周异说:“这不是问题。去那边安全吗?”
“很安全,农务市在东北方向,距离翡翠城大约是1300千米。我们能快速通过海底,避免长期陷入死海辐射,就能安全抵达那边。”铁马道。
周异拨给它一笔200光种的小麦专项经费。
农机兄弟顿时启动引擎,朝北方驶去。
……
目送农机远去,郑陶又说:“董事长,养殖平台那边也有了一点小小成果,不知道您现在有没有时间?”
“走。”
周异为了节约时间,再次召唤猎海过来,直接飞到了湛江湾一号。
如今这一水上平台变得井然有序。前侧六个养殖区边拴着一条条绳子,里面饲养贝类,后侧六个养殖区是渔区,能看到骨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与上次不同在于,没有看到人类养殖工,全都是黑手菇在忙碌。
周异不由好奇:“人类这么不行吗?”
郑陶苦笑:“之前在这的都是贝壳市的养贝人,他们技术是有的,但沟通上问题很大,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和操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在贝壳市的时候,技术流程本身没有经过统一,养殖工都是凭借经验和口述在劳作。”
周异立即连接百里公。
对这一点,百里公也有话说:“我调整改革了很多次,但人类总是最初执行得还不错,很快就又会重蹈覆辙,争论不停,工序偷懒。所以我更相信养殖平台,不信人,所以最好他们都没有技术最好,这样随时可以更换。”
它是故意不做统一标准。
郑陶和孙重来针对这一点做出了调整,直接全部更换为黑手菇作业。因为黑手菇们沟通迅速,并且有着天然的优秀协作能力。
“为此我们也稍微改良了一下环境。”
郑陶指着甲板说:“董事长你看。”
周异上船时就注意到,甲板上铺了层土壤,养殖区的井口被木板围了起来,到处长满了地毯菌。这等于是将蘑菇林的环境复刻到了这边。
“这是孙重来的主意。通过地毯菌,黑手菇们能时刻听到这一养殖平台各处的情况,让它们能快速做出反应,而且这样的环境也让黑手菇们更加舒适和放松,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不过,最大的成果还是这边。”
郑陶一路走到后面的渔区,忽然神秘一笑:“董事长,您觉得,骨鱼经过饲养之后,应该是往什么方向生长?”
周异想了想:“没有天敌和食物危机,加上有投喂骨头,它们会越来越大,没有什么攻击性吧?”
“没错。”
郑陶走到其中一个养殖区,用旁边的木杆子敲了敲井口,发出哐哐金属声。
然后一条骨鱼蹭地高高跳起,落在地面的地毯菌上。
它的躯体主干是骨头组成的宽大外壳,体表有清晰的刀刻纹。
家养骨鱼用脑袋靠在郑陶的小腿上,如同一头大甲鱼。
郑陶摸了摸它的脑袋:“董事长,这就是我们养的骨鱼「健将」,到现在差不多三个月大。”
这叫三个月?
周异眼皮跳了跳。
眼前生物已经是一头成年黄牛的块头。
“它的性格非常温顺,骨鱼也是一种能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光纳种。”
“比如说。”
第154章 田里有瓜,海里有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