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灵性消逝的年代——读李西闽小说《拾灵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丑陋和卑劣在现实中只可能更加深重,这是人世苦难的根源。

    在文学史上,文艺复兴巨匠拉伯雷以一部《巨人传》大开后世“狂笑美学”的生面,伏尔泰、马克·吐温、冯内古特等各个时代的卓越作家纷纷狂笑着解构了这个世界的景观。笑是如今文化现状的主流,所遮掩的是悲苦精神的泛滥。而李西闽的写作把笑声剔除在外,让颤抖的恐惧声音占据了所有空间。在当下的汉语写作中,情欲叙事(卫慧)、苦难叙事(余华)、反讽叙事(王小波)、愤怒叙事(莫言)等纷纷占有了一席之地,恐惧叙事也以李西闽为代表进入了主流话语圈。在诸多昔日的先锋作家被市场化消磨了批判锋芒之后,李西闽的恐惧叙事仍旧能够继续保有其原始意义。弥漫在李西闽小说中的血腥气味,其对现实的隐喻含义并没有在读者的爱抚中遭到瓦解。作为恐惧叙事内在的坚韧性,和《拾灵者》中对灵性消逝的哀悼,拥有一致的精神逻辑。

    在作者李西闽的博客里,他曾坦率地承认:“现实的恐怖远远超过了任何恐怖小说,有时觉得写恐怖小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对现实的绝望超越了现实本身,恐怖小说《拾灵者》的写作也许正是作者继续自己徒劳地拾灵的过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