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二人的眼睛一亮,连忙相视一眼。
很快就意识到这位年轻人就是不久前一篇《芳草》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变相推动了某个政策落地的程开颜!
“咳咳,刘茵啊,你们当代今天不忙吗?小程同志就由我来接待好了,你就先回去忙吧。”
崔道怡瞥见刘茵眼里的光彩,不动声色的说道,大有你一当代的编辑来我们人民文学凑什么热闹啊!
“嗨~忙什么啊,闲得慌,我就看看。”
刘茵则一副不碍事的模样,推着两人进屋。
她当编辑这么多年了,自然清楚这位小程同志腰间的包里是什么东西。
毫无疑问就是稿子呗!
来都来了,当然要见识见识这个程开颜同志写完芳草之后的这部究竟是什么样的水平?
当前文坛,不乏写完一部知名作品之后,就泯于众人的作家,江郎才尽也不稀奇。
当然这倒不是在说程开颜江郎才尽,而是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的生活阅历其实不足以支撑他太多的文学输出,需要时间来积淀,学习。
相反刘茵还很看好他,因为年轻,可塑性强,成长性强,值得培养。
八十年代编辑和作家之间的关系,既是编辑与写作者的关系,也是朋友知己,更是良师益友,这时候趣味相投的人们可以没日没夜的待在一起,一杯酒,一杯茶,可以从早到晚,聊个不停。
这种亲密的互动和信任关系,不仅维系了作家与刊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崔道怡见不能把刘茵轰出去,只能无奈的带着两人进屋。
下午两点钟的编辑部办公室非常安静,编辑们都安静坐在工位上审着稿子,
程开颜的到来自然引起了这些编辑们的注意,他们纷纷抬头看过来,看着这个早已经神往已久的作家。
“好年轻啊!”
“是啊,还很好看呢!”
“校对科的社员肯定喜欢,这可是英俊潇洒的大才子啊!”
据说八十年代人文社校对科里,堪称美女如云,还都是有文化素养的美人。
因为人文社的校对工作,通常是刚实习进来的大学生在负责,多为女生,都是北大,北师大,清华这些顶级高校的毕业生。
……
办公室显得有些拥挤,因为每个人脚边都有一个大袋子,里面全是稿件,甚至有些出名的编辑脚边有两三袋,抖出将过道塞得满满当当的。
程开颜啧啧称奇,“这就是国刊的地位吗?这么多稿子得审到什么时候去了?”
“可不是吗,稿子太多了!”
崔道怡接过话茬,他就是组的组长,再过不久还会升职副主编。
他领着程开颜和刘茵二人在办公室找了个空沙发,让两人坐下,倒了两杯茶递过去,“先坐会吧,喝喝茶,张主编这几天比较忙的,作协,人民会堂,编辑部三地挪腾,这不上午刚来了没多久就走了。”
“张主编不在?”
程开颜点点头,“那什么时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