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翌日上午九点。
西城区百万庄大街,夏日的街道两侧伫立着延绵不绝的槐树。
高大的树干将街道上空合围,形成一个巨大的穹顶,像一座绿色的生命宫殿。
碧蓝如洗的天空,一轮烈日挂在空中,肆意播撒着烫金的阳光。
它带着灼热的温度穿过槐树那细小椭圆的,重重叠叠的翠绿色叶片,在漆黑的柏油马路上留下无数个碎金片。
无数树叶构成的空间下,行人络绎不绝从中而过,淡淡的凉意在其中酝酿,格外舒适。
“哗哗~”
断断续续的风从远处的河流吹来,白色与淡粉色相间的槐花播撒着淡淡的花香,一粒粒花骨朵从树枝上旋转着,落在街道上的小摊上。
“啪!”
一双纤长的手一巴掌将即将掉落在碗中的槐花拍住,一个穿着碎花长裙的年轻女人清秀的脸上露出笑容,低头看向摊开的手掌,是几朵带着绿色花蒂的槐花。
张黎忍不住笑着打趣起来:“哈哈!这么多槐花,今天算是吃上槐花冰粉了。”
“呵呵……说的倒也是,给你姑娘,五分钱。”
女人身前是一处贩卖冰粉的小摊子,摊子很小由三轮车改装而来,准确来说是将摊子放在三轮车上了。
塑料桶中盛放着晶莹剔透的冰粉,摊面上摆放着各种配料,干果,玫瑰,葡萄干之类的。
阿婆站在三轮车后处理着冰粉,听到她的话笑呵呵的应了声。
确实到了槐花盛开的季节,槐花吃起来可是甜甜的,做冰粉也好,还可以用来炒饭。
“这么贵吗?”
张黎挑了挑眉,有些意外。
这个价格按照换算的话,等同于后世五块钱一碗。
不过她想到最近猪肉都涨了,也就不奇怪了。
干净利落的付了钱,临走前张黎还建议阿婆可以去冰块厂买点冰块,毕竟冰粉冰镇后会更解暑,更好吃。
喝着甜甜的冰粉,张黎又去附近的一处报刊摊买了几位最近的报纸,这才走进小摊后面的建筑物。
只见大门两侧的白色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写着: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属——《中国文学》杂志社。
所谓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也就是所谓的外文局。
最早成立于1963年9月,最初由国际新闻局改组而成的外文出版社升级而成的。
外文局下属五家杂志社、一家外文出版社。
这就是外文局构建的书刊外宣框架,正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而《中国文学》杂志社则是其中之一,张黎的工作单位就是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家对外交往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将翻译纳入国家文艺体制,进行领导与管制。
同一时期,国家开始对出版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
翻译出版机构的设立与翻译界、出版界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影响下的翻译界思想改造,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全国翻译会议制定了国家翻译政策和方针,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翻译事业;
二是成立以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对外翻译机构,统一管理翻译工作;
三是人员调控与改造译者的身份认同。
而《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在1951年应运而生,这份刊物是唯一对外公开出版的英文刊物,也是“十七年”时期国家唯一公开出版、持续向国际发行的刊物。
它译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截至1966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对外翻译出版的作品达1000种,外译文种达40种,开创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是当时以及这个年代,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的主要渠道。
也致使一大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这份杂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张黎同志,来这么晚啊?”
门卫传达室站岗的年轻门卫,看到张黎走了进来,黝黑的脸上不禁一热,鼓起勇气开口道。
“是啊,苏喜同志。”
张黎转头看去,下意识捋了捋额头的刘海笑着说道。
“叶主编已经来了,你快进去吧,别被逮到了。”
苏喜冲她挥了挥手,有些着急的说。
退伍回来之后,他被分配到杂志社站岗,因此喜欢上了同龄的编辑张黎,只不过心中自卑外加害羞,故而从未说出口。
“谢谢。”
张黎闻言心头一跳,连忙快步离去,只留下一声微乎及微的感谢。
《中国文学》杂志社较其他杂志社特殊,平时散
第191章《中国文学》上门,要赚外汇了吗?-->>(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