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三章:佛门之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欲解拈花之意,自然侧耳倾听。

    结果大行寺的大和尚,只是复述出拈花一笑的典故,根本不对其意做解释,亦或没有解释的能力。

    另一座辩法台稍年轻些的和尚则道:“何以传心?”

    大和尚答曰:“禅机…………”

    法台上,两座辩法台的和尚,并没有发生激烈争论。

    而是扮演一正一辅、一讲一悟的角色。

    最初辩法。

    确实是两名大和尚攻伐争论,谁输了的就献上人头。

    如今辩法变得文雅许多,并不是让两名僧人相互争论,像笼中斗鸡一样供人观赏。

    两名僧人以辅辩、对辩的手段,阐述出自身观点,然后面对台下所有僧人喝问,与天下群僧代表进行论辩。

    若仍能成功立足于辩法台不败,才算是通过辩法第一步考验,拥有成为法会胜利者的资格。

    若败,也无需献上人头,只损失些许面皮而已。

    “…………”

    小半个时辰,大行寺辩法僧讲完。

    几名小僧提出疑惑得到解答,台下一名佝偻老僧突然站起,浑浊眼眸紧盯着辩法台。

    开口喝问:“以心传心,禅机之始,这一点人尽皆知,你可有言拈花何意?”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

    告知了迦叶不落文字,以心传心之法,这是辩法的题干。

    佛祖拈花必然蕴含一段感悟,然后将这份感悟,以特殊方法传给了迦叶。

    迦叶得到佛祖所传感悟,也明白以心传心的特殊方法——禅机。

    所以只有一个问题,佛祖拈花所传为何意?

    大行寺辩法僧将拈花与禅机等同,那就是说佛祖什么也没传,非心传心,而是传传传,多此一举,何以得证心传心之法?

    “贫…………”

    大和尚脸色一白。

    蠕动两下嘴唇最终放弃争辩。

    跑题了!就像解一道经典数学题,却回答这道题的出现对于数学史有重大意义,是构筑某某理论的重要基石。

    不过拈花一笑这类无题之题,即使没有跑题,也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大和尚行了一佛礼道:“贫

第七十三章:佛门之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