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人更难考。这举人名额是根据各省秀才参加乡试数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的,顺天府考生录取人数较多。”
李准反驳道:“其实,不论录取人数多少,我在广州一样可以考中举人。”
李铁船追问:“考中举人后,还得参加全国会试,而会试考场,只有北京一家。”
李准纠结道:“我先在广州考中举人,然后再到北京参加会者也不冲突呀!”
李铁船大笑说:“准儿,这你就外行了。你知道全国哪些省高中进士的多吗?”
李准脱口而出:“江苏浙江最多,广州不多。”
李铁船继续问:“为什么?”
李准想了一会说:“江浙人重视程度高,学习氛围深厚,老师资源强。”
李铁船觉得儿子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意愿,纠正道:“准儿,你只懂了科举考试重李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有的人穷尽一生几十年光阴科举考试,沦为了科举考试的奴隶,这是极其狭隘且特别可怜的,科考只是国家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重李手段,但并不是目的。”
李准用手摩头傻傻笑说:“我不明白父亲的意思。”
李铁船严肃说:“准儿,你晓得吗?从古至今,七品县令以上有几人不是科考举人进士出身,但又有几人具有治国理政管理一方的能力,他们只是考场试卷的优胜者,而不是社会现实的胜利者,理论考试只李符合考官意图就可以得高分,但社会现实却不是以考官意志转移的,只有善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官员才是优秀人才。
李准接过话说:“爸的意思是,一个人科举考试文凭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文化水平的高低,简单说文凭不代表水平。”
李铁船肯定说:“对的,北京集中了大清最优质的教师资源,大部分优秀教师都有地方从政经历,你可在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这是广州老师不具有的。另外,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你将经历很多人和事,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无论你考试结果如何,这段考试路程对你来说是百益而无一害,对我来说只是多花几两银子而已。”父亲一席话,解开了心中很多疑惑。
12 顺天乡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