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很多事能做到“相对”的程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程度。
比如均富这件事。
且不提在大乾朝这种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就算是换到薛长山穿越前的时代依旧没人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有一个很扎心却又很真实的道理,那就是人只能赚到认知内的钱。
换言之,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劳的奖赏。
哪怕是在一个制度完善、吏治清明的时代,大部分底层人拼尽全力也只能求一个温饱。
而顶层的人倚靠继承和布局,牢牢的将资源掌握在手中,自然有更高的容错率和更强的吸金能力。
可是王朝想要发展,就不可能约束资本的成长,重农抑商甚至“废商”只会无限削弱一个王朝的活力。
至于搞计划经济,尤其是从最高层面出发的计划经济……
已经有了明确的案例,无须赘述。
薛长山很清楚这些道理,所以打一开始他就没想过均富。
甚至等到将来真正造反需要造势的时候,他也不会打出均富这个旗号,更不会简单粗暴地打土豪分田地。
倒不是薛长山不喜欢喊口号,而是他始终觉得这种口号会给自己带来很严重的反噬。
田地该分还是要分,毕竟如果不打掉那些旧时代的大地主,新时代的地主就没机会上位。
人家脑袋别裤腰里跟你出来造反,图都不就是砍死老地主,自己当地主么。
但这种事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只需要润物细无声地去做就好。
至于发展红教也只是为了培养出信仰坚定的军官,而不是真想让所有“信徒”都变成无产阶级战士。
虽然薛长山明白很多这些道理,但他的想法比顾思南还要朴素。
想造反,就要拉队伍,就要想办法搞钱。
只有让身边的嫡系们都看到上位的希望,他们才能拼尽全力帮自己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
打天下这件事连个影都没看到呢,就先想着怎么让天下百姓均富。
这种美梦哪怕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薛长山都不敢做……
看着仍旧一脸疑惑的顾思南,薛长山终于开口:“想让百姓过得好,不是简单粗暴地给他们分钱分地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