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
李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如果真守不住这天下,当了亡国之君,他宁愿杜公明坐天下。
因为杜公明是汉人。
汉人的江山汉人坐。
当然,他内心还是想中兴大魏,解救劳苦大众的。
上一世自己当过牛马,不想再让百姓当牛马。
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
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过得不如意,却也见不得人间疾苦吧。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苏芷若发现李策真的变了。
翻天覆地地变。
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她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
太祖显灵这样神奇吗?
苏芷若问道:“陛下大约几时回来?”
卿问归期未有期。
李策也不知道。
“你在山海关乖乖等朕,朕很快就会回来。”
第二天一早,李策带着苏定边、杨再兴,两只热气球,以及一万骑兵,出发前往宁州。
十几年前,大魏在辽东组建了山海关—宁州—镇山防线。
靠着这条防线,大魏硬是抗住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统一匈奴的哈察布就死在宁州城下。
可三年前,在匈奴的强攻之下,镇山丢了。
这条防线少了一半,大魏在与匈奴的交锋之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果宁州再丢,真的只剩下山海关了。
一路行军。
四周,只有马蹄踏过枯枝败叶的细碎声响,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风卷黄沙的呼啸。
李策举目四望,目之所及,皆是荒芜。
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杂草重生。
曾经繁茂的草木,早已化为枯黄,随风摇曳。
村庄,乃至一丝人烟的痕迹都寻觅不见。
李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寒意。
战乱,让这片肥沃的土地变得无比苍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李策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苏定边暗暗记下了这首诗。
一个有同情心的皇帝,起码不会太差。
“陛下,匈奴势起后,辽东战乱不断,百姓大多被匈奴掠去,成了奴隶。”
第45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