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6章 合作谈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就算有,收获也不可能大量供应。

    并且,许多干货都是季节性生长,又怎么存在大量供应?

    陈虎闻言,却并未辩驳,反倒是挑眉一笑,出声问道:

    “既然吴老板知道我是陈虎,那可知我家所在上河村有多少人口?”

    吴老板微微皱眉,摇了摇头。

    陈虎听到这话,微微颔首,端起桌上热水,喝了一口,接着悠悠道:

    “上河村共计八十二户,青壮男子上百人,妇女七十余人。如木耳、香菇等菌类大概都是每年秋季才有,干货不同于名贵药材,产量大出很多。”

    “我独自采集自然杯水车薪,但若是每年秋季,这男女接近两百号青壮一并采集,秋季三月连着采摘、晾晒,吴老板觉着这干货供应量足够与否?”

    吴飞闻言,眼前一亮,却又忍不住眉头紧锁:

    “陈虎兄弟的名声,我也知晓一二,想必动员全村秋收间隙采摘干货不是大问题。”

    “但对我而言,即便是干货供应足够,但涉及到挨家挨户收购,每家每户的数量、质量各不相同,甚至于每家每户用称重的秤也有偏颇。”

    “这样的话,甚是麻烦,耽搁三月下乡挨家挨户收,有些得不偿失。”

    吴飞虽不是庄稼人,却太懂这群人什么秉性!

    农户每日与庄稼地打交道,所谓粒粒皆辛苦,除了他们几乎鲜有人知晓个中艰苦。

    而正因为他们知晓其中艰辛,再加上他们知晓旱灾、洪涝时田里欠收了,饿肚子的滋味。

    所以,他们会斤斤计较。

    毕竟粒粒皆辛苦,粒粒尚且需要计较,何况以斤称论?

    但这也会让收货面对诸多问题,例如吴飞所言,首先收购货物数量与价格问题,然后就是品质不一,定价偏颇。

    最重要的是农户每家都有一杆秤,而这家里的秤与商用秤不同,没有标准,数值偏差等问题繁多。

    还有晾晒的品质,以及品相等等。

    这些个问题零零散散的凑在一起,都是阻力!

    陈虎却不以为意,轻笑摇头道:

    “这些事情我都有考量,我会在开年后成立一个农产品供销社。我这边派人统一收上

第一卷 第46章 合作谈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