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这才不断领着麾下的察哈尔部"西迁",极大缓解了明廷边镇的压力。
许是知晓自己的言语有些"危言耸听",不待案牍后的天子有所反应,王在晋便是紧接着说道:"自隆庆和议之后,草原上的蒙古人便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狰狞,虽然偶有扣边犯境,但威胁却是大大降低。"
"现如今,辽东建奴如日中天,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远遁青海,与我大明接壤的内喀尔喀部又一向恭谨。"
"关外蒙古蠢蠢欲动的消息,十有八九是空穴来风。"
言罢,王在晋便是小心翼翼的看了案牍之后的天子一眼,他自是清楚他的这样一番言论若是放在外朝,会掀起何等的轩然大波。
纵然他一向以"直言"著称,但此时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
"朕听说边镇卫所名存实亡,些许将校更是无视朝廷禁令,与那些旅蒙商人沆瀣一气,走私兵刃铁器,却不知是真是假?"
不多时,天子听不出喜乐的声音在暖阁中悠悠响起,但其内容却是令得阁中众人猛然变色。
大明传承两百余件,边镇废弛,户所名存实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私通蒙古"可是等同谋逆的大罪,这可玩笑不得。
"朕自恭顺侯府搜到了些许证据.."
不待其有所反应,天子的话语又起,王在晋只觉得心脏猛地一抽,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天子此话何意,莫不是京中勋贵私底下"私通蒙古"?
一时间,王在晋只觉得内心满是荒诞之感,平日里颇为能言善辩的他,也不由得沉默了起来。
"自京中派出些许人马,坐镇宣府和大同可否?"
见得王在晋沉默不语,朱由检也没有为难面前这位明显已是有些乱作一团的兵部尚书,转而换了一个话题。
"陛下,宣府和大同互成掎角之势,护持京师,以京营坐镇自无不可,只是其主帅?"
言罢,王在晋的脸上露出了一抹为难之色,自太祖建国以来,便
第一卷 第59章 王在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