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兵部尚书迅速的掩去了眼眸深处的失望之色,重新恢复了斗志,朝着案牍后的天子躬身说道,脸上写满了凝重。
呼!
宛若狂风掠过一般,乾清宫暖阁中包括朱由检在内的众人均是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其中尤以司礼监秉笔王承恩反应最为剧烈。
虽然以王在晋的身份,若是出京坐镇陕西,定然是取代垂垂老矣的武之望,成为新任的"三边总督"。
只不过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虽说位高权重,但终究无法与六部堂官相提并论。
更别提王在晋乃是崇祯朝炙手可热的人物,以天子对他的信任程度来看,待到阁臣李国普,刘鸿训等人"乞骸骨"之后,必将入阁辅政。
孰轻孰重,纵然是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能判断的清清楚楚。
案牍后的朱由检显然也没有料到王在晋竟是会自请出京,满脸欣慰的同时也不由得有些惆怅。
自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大明朝便逐渐出现了一道潜规则:最是喜欢论资排辈。
在这等潜规则的影响下,历代大明天子均是"倚重"老臣,似朱由检这等大肆提拔王在晋,毕自严,徐光启这等"壮年"臣子的行为,已然算是异类。
因为大明朝讲究"论资排辈",一些真正胸怀大志,具备真才实干的能臣干吏便被淹没。
若是运气好,可能会在十数年之后大放异彩;若是运气不好的,便就此蹉跎一生,"三边总督"武之望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依着朱由检这段时间的了解,这位提督陕西三省军务的封疆大吏履历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单一"。
在武之望"单一"的仕途中,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医书,造福乡里,赢得一片称赞之色。
似这等人物,可以作为"医者"名垂青史,却是不适合做官。
促成武之望出任"三边总督"的契机出现在天启四年,彼时登莱巡抚袁可立受到阉党弹劾去职,由资历深厚的武之望接任。
第一卷 第267章 布局陕西(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