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又李湛诗云:“此心复何已,新月清江长。“
第十一,相分明势。
相分明势者,凡作语皆须令意出,一览其文,至于景象,恍然有如目击。若上句说事未出,以下一句助之,令分明出其意也。如李湛诗云:“云归石壁尽,月照霜林清。“崔曙诗云:“田家收已尽,苍苍唯白茅。“
第十二,一句中分势。
一句中分势者,“海净月色真。“
第十三,一句直比势。
一句直比势者,“相思河水流。“
第十四,生杀回薄势。
生杀回落势者,前说意悲凉,后以推命破之;前说世路矜骋荣宠,后以至空之理破之入道是也。
第十五,理入景势。
理入景势者,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理欲入景势,皆须引理语,入一地及居处,所在便论之。其景与理不相惬,理通无味。昌龄诗云:“时与醉林壑,因之惰农桑。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第十六,景入理势。
景入理势者,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凡景语入理语,皆须相惬,当收意紧,不可正言。景语势收之,便论理语,无相管摄。方今人皆不作意,慎之。昌龄诗云:“桑叶下墟落,鹍鸡鸣渚田。物情每衰极,吾道方渊然。“
第十七,心期落句势。
心期落句势者,心有所期是也。昌龄诗云:“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言青桂花吐之时,期得相见,花既未吐,即未相见,所以江中独鸣琴。)又诗云:“还舟望炎海,楚叶下秋水。“(言至秋方始还。此送友人之安南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曰风。天地之号令曰风。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行春令则和风生,行秋令则寒风杀,言君臣不可轻其风也。
二曰赋。赋者,错杂万物,谓之赋也。
三曰比。比者,真比其身,谓之比假,如“关关睢鸠“之类是也。
四曰兴。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说之为兴,盖托喻谓之兴也。
五曰雅。雅者,正也。言其雅言典切,为之雅也。
六曰颂。颂者,赞也。赞叹其功,谓之颂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论文意夫文字起于皇道,古人画一之后方有也。先君传之,不言而天下自理,不教而天下自然,此谓皇道。道合气性,性合天理,于是万物禀焉,苍生理焉。尧行之,舜则之,淳朴之教,人不知有君也。后人知识渐下,圣人知之,所以画八卦,垂浅教,令后人依焉。是知一生名,名生教,然后名教生焉。以名教为宗,则文章起于皇道,兴乎《国风》耳。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练,发言以当,应物便是。古诗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当句皆了也。其次《尚书》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亦句句便了。自此之后,则有《毛诗》假物成焉。夫子演《易》,极思于《系辞》,言句简易,体是诗骨。夫子传于游、夏,游、夏传于荀卿、孟轲,方有四言、五言,效古而作。荀、孟传于司马迁,迁传于贾谊。谊谪居长沙,遂不得志,风土既殊,迁逐怨上,属物比兴,少于《风》、《雅》。复有骚人之作,皆有怨剌,失于本宗。乃知司马迁为北宗,贾生为南宗,从此分焉。汉魏有曹植、刘桢,皆气高出于天纵,不傍经史,卓然为文。从此之后,递相祖述,经论百代,识人虚薄,属文于花草,失其古为。中有鲍照、谢康乐,纵逸相继,成败兼行。至晋、宋、齐、梁,皆悉颓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