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
跟诸葛亮畅谈许久,从中午一直聊到入夜。
马谡趁着酒性,说了很多。
比如统一货币政策,税收制度,土地制度,发展对外贸易,科举制度,常备军制度,官员选拔制度,中央职能部门扩充,农业水利,科研等诸多事情。
马谡将脑中的历史知识几乎被诸葛亮掏空。
说到酣处,诸葛亮竟然找来书吏,将马谡说的一些对于诸葛亮来说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
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马谡知道这些制度政策不一定能适合,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需要与当下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挂钩,并不能一蹴而就。
否则就会犯了王莽的错误。
不可否认,两汉之间出现的王莽政权,非常疑似穿越者之为,很多制度和当今惊人相似。
但是,他忽略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
每一个制度的产生,必然要有其适合生存的基础和土壤。
而王莽是太过于激进了,恨不得将整个社会都来一次彻底变革。
制度是好的,可执行下去却遇到巨大的阻力。
他一个皇帝都改革失败,更别谈诸葛亮了。
马谡不奢望能彻底改变三国的思想和社会经济结构,但这些可以小火慢炖,时机成熟,一项一项的来。
说到最后,马谡给诸葛亮郑重提了关于诸葛亮自身的意见。
“丞相,您是不是觉得咱们大汉一直人才缺乏,您恨不得什么事情都要亲历亲为呢?”
“这...这我也在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诸葛亮皱起眉头。
这的确是困扰他许久的问题,很多政事,下属的衙门办的很不尽人意。
“丞相,您现在是夙夜操劳,大小事务一把抓,事无巨细都把控在自己手中,您想过这样长此以往下去的后果吗?”
诸葛亮一阵愕然,没想到马谡会给他提出这样的意见。
“我不就是唯恐辜负先主的重托,担心大汉朝廷犯错误,所以事必躬亲,力求完美,这难道也有错?”
“错倒是没错,但是这样只会让整个大汉的官员缺乏主动性,按部就班,完全遵循你的意思办事,只要不出错就好。”
“他们成了提线木偶,不会思考。”
马谡顿了顿,“结果,一个个人才也被埋没!”
“如果换做别人,又有几个敢像我这样,瞒着您去了西羌。”
“到头来,只会将和亲政策推行,受制于羌人,凉州何时能平?”
诸葛亮目光
第一卷 第163章 改革的建议-->>(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