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诸葛亮眼皮底下办事,压力巨大。
虽然诸葛亮经过马谡多次劝阻,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也改变了不少。
但是一条鞭税法的事情,对诸葛亮来说,可是重中之重,甚至比修建长安都城还重要。
向朗要是调去长安主管税法推行,不受到诸葛亮耳提面命才怪。
现在,诸葛亮对人才的选拔也是非常看重。
因此,向朗就想着赶紧写出一个上表来呈报诸葛亮。
可是那天马谡只是蜻蜓点水,随口提了一下,便没有下文。
向朗冥思苦想,不得要领,于是急忙找了过来。
“巨达,既然你有如此想法,我便助你一把!”马谡看到向朗这么着急的样子,也明白他的一番苦心。
再说了,现在渭南各地,各产业蓬勃发展,原来的一套行政班子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官府需要多样化的人才。
要是依靠以往举孝廉的方式,那是远远不够。
有些人恃才放旷,自命清高,三请五请还不一定能出来为你服务。
哪像21世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几千人竞争只为一个编制。
“幼常,你等等!”
向朗顿时脸上一喜,连忙找来纸笔,准备做笔记。
“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你得先把教学系统完善吧!”
“既然我们选择在渭南试点,那便要建立起郡学,县学,乡学三级制度。”
“让所有四县的良家弟子有学可上。”
“那上学总得有书籍,有教授吧!”
“我可不觉得总是学习两汉那一套,什么四书五经的!得好好规划下课程。”
“书籍从何而来,教授哪里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过眼前,可以在今年夏季或秋季针对渭南现有的青年学子进行一次大考。”
“我们可以在考试科目上下功夫,不仅要考经学,还有算学,工学等等。”
“......”
马谡天马行空,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说了一大通。
魏蜀吴三国人才选拔主要沿用两汉的察举制度。
确保士族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也
第一卷 第444章 人才选拔制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