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一章 金顶之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个问题么?贫尼将一个王朝延续下去的必须理由归结为三处。一为天下之志二为天下之材三为天下之效三者缺一不可。”

    “还请斋主赐教!”唇边荡起一抹笑意朱浩谦虚的问道。

    “天下之志指的是统一和治理天下的志向和实力天下之材是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天下之效是大治天下的效果。秦皇有天下之志。可惜统一六国后不懂行仁求静而以镇压地手段对付人民以致适得其反。杨坚登位后。革故鼎新开创出开皇之治的盛世且循序渐进的平定南方雄材大略当时天下能与之相抗者唯宋缺一人但以宋缺的自负。仍要避隐岭南。受他策封。杨隋本大有可为可惜杨广即位之后没有秉承他父亲地一贯策略和优点。毅然反其道而行之。广建宫室、掳掠少女、穷兵黩武、大肆攻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观其所为哪有半分杨坚之英明神武?盛世大隋皆败于杨广之手成了今日战火纷飞、人民流离失所的局面为之奈何?”

    梵清惠侃侃而谈颇有一股指点江山的气势。而且说的字字在理让人无从辩驳。

    朱浩抚掌赞道:“说得好斋主说的句句有理字字珠玑。可是……这大约是两三年前的状况吧?人都是会变的思维要跟得上时代地进步才行。天下之志、天下之材、天下之效这些说地都没有错。但有一点我觉得需要补充----妃暄大约与斋主说过吧?我曾与她讨论过关于王朝更迭、治乱循环的根由。与其期待一个好皇帝、一群好臣子不如强大整个民族。举个最简单地例子就是土地兼并。乱世的到来大多与之有关。因为一个王朝走向末端的时候它的人口大约与最鼎盛的时期相差不多但农民们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因为土豪、地主、门阀、世家等这些强大的势力们为了敛财一般都会想着办法将有地的农民变成没地的农民至少也是将他们手中的良田变成薄田。这样一来一遇到大范围的干旱、水涝、蝗灾或者瘟疫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这些没有地或田地少的农人就会失去生存的能力。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他们怎么会不造反呢?待到形势扩大朝廷弹压不住了就派兵围剿。然后冲突升级而后起义遍地农民们杀官造反。看到有机可乘有野心的诸侯们纷纷涌现。于是乱世就这样开始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朱浩轻轻舒了一口气接着道:“战乱持续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无法劳作的百姓们流离失所大多死于战乱。人口直线下降到一个极低的水准。比如从盛世的五千万人下降到一千万人。这时候很多诸侯已经无力支持战争最后一个挺下去的诸侯就成了一统天下的君主。国家一统流民百姓重新回到故乡官府重新分配土地。五千万人所拥有的土地给一千万人耕种当然是绰绰有余。虽然有些是荒地但总能够开垦出来。休养

第三百八十一章 金顶之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