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现的都是零星的经验科学。理论科学不被提倡反遭打击,在这样气候下出现地四大明几乎也都是经验主义的无奈产物。并不是理论形成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卢俊义决定要打破这个科学僵局。不过要想改变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恐怕要几十年的教育熏陶。\而眼下,卢俊义就想要用火枪快解决战争。他不想老是用冷兵器打来打去,汉族这个农耕民族,没有蒙古那个游牧民族那么大的机动能力和不用理会后勤的优势,如果不靠火药催生出来地火炮和火枪,能不能避免蒙元满清带来的灾难都是未知数。

    即便卢俊义非常清楚机关枪是怎么样的结构是怎么样制造的,他还是要尊重北宋末年的生产力水平。何况他根本不懂机关枪的原理,他只是稍微知道火绳枪、燧枪的一些原理。

    基于粗略地了解,卢俊义先淘汰了火绳枪。

    相对于“背上一里长地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枪,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地燧石片的燧枪地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和火绳枪相比,燧枪最大地优点,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地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另外,和火绳枪仅为5o%左右的点火率相比,燧枪因为结构上的优势,点火率高到了85%以上。\纸壳子弹问世后,使燧枪的射进一步增加。纸壳子弹关键是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2o-3o克重的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枪的射提高了一倍:使用纸壳子弹的燧枪兵,射能够达到每分钟2-3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

    那是不是就一定要用燧枪了呢?不,这种前装枪跟后面的一种枪比起来相形见拙。

    到17世纪末,德国和法国用的枪枪膛内刻有螺旋沟纹,即现在的膛线,能使得弹头射击后生旋转,以保持它在空中飞行时稳定,从而使步枪的命中精度大为提高。15世纪至18世纪,与当时技术条件相适应,步枪都是前装式,前装枪使用了3oo余年。至19世纪,随着工艺技术的展,出现了切实可行的后装枪。19世纪初的18o5年,英国人阿加尔明了铜火帽、内装雷汞,但只供猎抢使用。到了19世纪4o年代,它才在军用步枪上得到应用。19世纪军械家们集中解决的是步枪的射程、精度、射和装填等问题。因为过去使用的是前装枪,所以先要解决的是装填问题。把球形弹头改成圆柱形,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这样一来,装填时变形可小些,而且重

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枪-->>(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